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5-04-14 | 優活健康網

女士優先沒必要!外婆教會她的人生課:女性主義要的是真正的平等

人生活在世上總被許多規矩束縛,其實我們不應該被定義。心理諮商師理微塵於《你生而為山,何必是朵花?》一書中,整理外婆的多年來的生活智慧,並搭配自身的心理學專業,帶領讀者探索人生議題,包括人性、認知、交友、成功⋯⋯等,一起活出不內耗又清醒的人生。以下為原書摘文:

你不需要那些囚禁你的「應當」

小時候,外婆家有一個小屋當作「圖書館」,每一本書的扉頁都寫著某某圖書館和單獨的手寫編號,回想起來,似乎只有歷史、軍事、科學類的書籍。外婆從來沒有買過愛情小說。

小學時我去朋友家串門,才突然發現:家人給我買的書很多是軍事題材,但朋友有很多少女漫畫和童話書。我回家向外婆表達了疑惑,外婆卻說:「是誰規定女孩子就不能看軍事題材的書?為什麼一定要默認男孩應該看這個,女孩應該看那個?想看什麼就看什麼,如果你想要那些書,我也給你買。但不要說『女孩應該怎樣』,為什麼要限制自己呢?」

外婆的一番話,讓我無言以對。我想不明白,為什麼如果新聞裡的受害者為女性,就總有人強調是受害者本人的原因,被家暴是因為脾氣不好,被侵害是因為衣著不得體,卻幾乎從來不願直接承認,女性在安全問題上天生處於劣勢地位,在性別差異影響明明沒有那麼大的地方又強調女性「應當」怎樣。



女性主義,要的是平等而不是優待

小時候我問大人,為什麼有兒童節,有婦女節,卻沒有屬於男人的節日?媽媽說,因為每一天都是男人節。外婆說,婦女節提示我們社會已經進步,但它最大的意義是為了有一天不再需要這個節日。

我一直不太懂,直到大學時,有一次和兩個老鄉約好一起回家。B本來已經提前幫我們排隊買了客運車票,而A突然變卦說坐火車更舒服,非要B去退票重買,我是怎樣都可以,就沒說話。當年沒有網路購票,大學城也沒有代售點,於是B又坐公車去市區重新退票買票。外婆知道後,問我怎麼不自己去退票,我隨口說出了「反正他是男的,幫一下我們女生怎麼了」這句話。

外婆聽到我這樣說,非常生氣,發了大火,我頓時被嚇住了,她問我:「是因為退票買票需要體力,所以你做不動嗎?是客運站治安差到你一個女性去會遭遇危險嗎?如果沒有這些問題,就不要說『我是女生,所以他該幫我』這樣的話。一旦接受了這樣的觀念,就會不自覺認為自己是弱者,理應得到照顧,最後傷害的是自己。」

真正的女性主義,要的是平等而不是優待。女士優先之類小恩小惠的優待,是為了掩蓋更大的不平等。一旦接受了這些,在一些需要爭取權益的時候,難免因為自己是女的,對方是男的而自我弱化,做事就無法全力以赴。女性應當這樣想:我有不如你的地方,但也一定有比你強的地方。該我做的,我要做,該是我的,我一定要得到。

我們要想一想,兩性差異的影響真有那麼大嗎?我們可以克服嗎?抓住一切機會去嘗試,去克服困難。把幸福寄託在他人上,這樣的人生是不牢靠的。你的路還很長,也會遇到一些困難,也許你會發現,能靠的只有自己。但那又怎樣?如果沒有那個人,我就自己做那個人。

過年前我曾計算了一下去年的開支,最後發現最大的支出竟然是各類家用電器及耗材。偶然和同學聊起這事時,他非常隨意地說:「你要是個男人就好了,隨便娶個老婆,這些問題就都可以解決了。」聽到他的話,我背脊一陣涼意。在我眼中,他家境好、學歷高,平時對女性非常友善,但他對另一個女性最大的祝福竟然是「成為男性」,解決家務的最好方法是「娶一個女人」。我看著自己手上長串的帳單,一條條記錄在提醒著我家務成本有多高。

其實家庭付出又何止家務?我們都心知肚明這付出成本高昂。在家庭中,其中一方要為家庭奉獻更多並為此犧牲職業發展的情況很多。一旦關係破裂,由於家庭付出無法被量化,付出的一方就面臨維護權益的困境。而另一方因沒有後顧之憂,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投資自己,能夠在學業或事業上發展得更好,獲得更多發展機會和更高的收入。

那些能夠提供資料證據的財產,在糾紛中容易得到法律保護。而那些為了維持家庭運轉付出的時間和精力,由於證據模糊,難以量化,也難以維護權益,更不要說在這個過程中損失的自身職業發展成本了,弱勢一方犧牲的困境依然存在。



生命中只有一種「應當」

法律是道德的最低底線,但法律也無法覆蓋現實生活的所有細節。人是會變的,在利益面前,訴苦深情顯得一文不值,更何況有些人本就是以剝削為目的進入情感關係中的。試想一下,如果老闆不給你加薪,只誇獎你,說明什麼?如果你是老闆的孩子,他會覺得你收入高低無所謂嗎?有些鼓吹犧牲奉獻的人,自己卻不願意付出,因為不能提供實在的利益給你,所以只能給予虛偽的「褒獎」。

當然,這世界有很多知恩感恩的人,但道德和法律的約束力和保障程度不同,誰能多抓住那些實實在在的東西,誰抗風險的能力就越強,這就是客觀現實。當然,這世界也有許多幸福的情感聯盟,如果你是其中之一,也不要抹殺其他人可能遭遇的困境。沒有認識和評估風險就進行選擇不是勇敢,而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後來我讀到西蒙.波娃的書,她寫道:「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形成的,男人的極大幸運在於,他不論在成年還是小時候,就必須踏上一條極為艱苦的道路,不過這又是一條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則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每一種事物都在誘使她走容易走的路,她不是被要求奮發向上,走自己的路。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為時已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我突然意識到,那些傳統觀念中男孩「應該」做的事情,都是對生存幫助很大的。我們同樣規規矩矩上學,在大學畢業後突然間被放到社會上,這時誰能更快適應社會,就可以得到更好的成長。那麼,是那些從小學習軍事、歷史,知道如何反抗,被鼓勵成為英雄衝上去主動克服一切困難的人?還是那些專注於愛與不愛、繡花紡織打掃,以被拯救為期望,弱小單純為優勢的人,能更快地適應社會呢?

在我工作過的一個企業中,創始人是女性,她提拔的絕大多數中階主管都是女性,她們在市場競爭中廝殺絲毫不遜色於男性。在工作中,如果主管常常評論男性的容貌打扮,一段時間後,男同事甚至會在白襯衫裡多穿一件背心,防止背部因「透視」而被人取笑。

男同事也會因為升職和獎金問題巴結主管,互相打壓。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差異其實只是非常表淺的東西。力量不僅僅是體力,有更多比體力更強大的力量在決定著社會運行的規律。除了客觀存在的差異,當男性處於女性的位置上時,就是「女性」。

沒有人可以定義你的人生,你才是自己人生真正的主人。你應當在社會期待和善待自己之間找到一個平衡。生命中只有一種「應當」,就是好好活著。外婆用她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應該」不是法律,而你,是自由的。你生而不可限量,你生而有翼。

你本不應匍匐而行。你能展翅,那就能學會飛翔。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