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5°
( 36° / 32° )
氣象
2024-06-12 | 中央社

網路世界女比男更吸睛 中俄善用弱點散播假消息

法務部調查局研究委員劉文斌在研究中國如何利用假媒體帳號影響台灣最近的選舉時,發現一個不尋常之處:最「成功」的帳號用戶都是女的,起碼單從個人資料看來都是女的。

美聯社報導,以「女性」身分創造出來的假帳號,無論是互動頻率、瀏覽次數還是影響力,都比人物設定(人設)為「男性」的帳號要多。

劉文斌說:「假扮女性是取得信任最簡單的辦法。」

不管是中國或俄羅斯的政治文宣機構,還是網路詐騙或人工智慧(AI)聊天機器人,「當女的」就是不吃虧。這證明了,科技再怎麼進步、再怎麼成熟,人腦還是出乎意料的好騙,這有一部分要「歸功」於千古流傳下來的男女刻板印象,已從真實世界轉進虛擬世界。

法國土魯斯(Toulouse)行銷教授兼線上研究人員波赫(Sylvie Borau)說,她的研究發現,網路用戶偏好「女性」機器人,認為人設為女性的機器人比設為男版機器人更有人性些。

波赫告訴美聯社說,在民眾眼裡,女性比男性多了些許溫暖,少了一些威脅性,也更容易相處;男性雖被認定能力更強,但也更有可能具有威脅性或存有敵意。這也就說明了民眾上網為何偏好與人設為女性的假帳號互動。

而如果這些假帳號的大頭貼照有著陶瓷肌、豐唇、大眼又很敢露,對許多男性來說可能又是網路上的另一個誘惑。

根據以色列網路安全公司Cyabra替美聯社執行的調查,在分析超過4萬筆個人資料後,女性社媒的瀏覽次數平均是男性的3倍以上,且年紀欄位填寫的數字愈小,瀏覽次數愈多。

Cyabra報告指出:「創造假帳號,並把人設打造為女性,觸及人數會比男性帳號來得多。」

長久以來,中國和俄羅斯等國發動網軍行動時都會動用「虛擬女網友」來散播文宣和不實訊息,且往往依照民眾對女性既定印象來進行人設:睿智又溫暖的阿嬤上網跟大家分享居家智慧;有著普羅大眾都能接受的姣好面貌年輕女子,依舊樂於與年紀較大的男性聊政治。

上個月,假資訊查核軟體公司NewsGuard發現,有數百個假帳號被拿來批評美國總統拜登,其中部分帳號還有AI生成的大頭貼。更早之前,前美國總統川普的部分支持者開始上傳私人照,並寫下他們「不會投給拜登」的訊息。

挺川貼文有許多出自真帳號,但仍有超過700個來自假帳號,不僅用詞幾乎一模一樣,大頭照也是AI生成或是竊取其他用戶的。儘管無法確認操作假帳戶的人是誰,但有數十個帳戶與中俄等國有往來。

一份由聯合國發布的報告顯示,這麼多假帳號和聊天機器人的人設為女性,或許有更顯而易見的理由:背後操作的都是男性。這份名為「機器人是性別歧視者嗎?」的報告中,探討科技產業的男女差距,並在結論中說,程式設計和AI研發人才愈多元,產品內嵌的性別刻板印象或許能愈來愈少。

波赫說,對於急於把聊天機器人「人性化」的程式設計師來說,他們陷於兩難局面:把產品設為女性,是否等於助長現實社會對女性的歧視觀感?

她說:「這是惡性循環:將AI人性化的過程,恐會剝奪女性的人性。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