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4-06-18 | 中央社

歐中智庫選後對話:歐盟換屆雙邊關係挑戰不會變少

歐洲與中國智庫學者在探討歐盟大選後雙邊關係的論壇上各說各話,中方強調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徵反補貼稅是雙重標準,歐方則指中國面對國際問題仍有陡峭學習曲線,歐中關係挑戰不會變少。

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6月上旬大選結果改變了歐洲聯盟(EU)的政治光譜,智庫歐洲政策中心(EPC)今邀中國學者出席論壇,探討歐中關係的未來。

歐洲政策中心執行長兼首席經濟學者楚雷格(Fabian Zuleeg)首先指出,雖然新一屆歐洲議會極右派大增、變得更分歧,但歐盟政策大方向不會改變,包括競爭力和涵蓋經濟安全的安全議題,都仍是重中之重,因此歐中關係的挑戰不會減少。

他認為歐盟在新一屆5年政治任期中,將聚焦在降低歐洲經濟的脆弱點,在競爭力目標下會有更積極的產業政策。雖然歐、中都不想要貿易戰,但存在貿易緊張升高的風險,一些以牙還牙的措施會持續。

中國「全球化智庫」(CCG)創辦人王輝耀則期待歐中關係有新開始、新進展,並表示歐盟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加徵關稅是「雙重標準」,因為歐盟朝潔淨能源轉型,需要更多電動車、太陽能板等等,卻對中國進口產品加稅,是「違反潮流」。

王耀輝特別提到歐盟這次暫時性關稅預定自7月4日開始生效,正好是美國獨立紀念日,「我不願作太多政治化的聯想」,呼籲歐盟不要太緊隨美國,對於將中國定位為「體制性對手」應有更多獨立的思考。

楚雷格回應電動車關稅議題表示,歐盟需要綠能轉型與追求產業公平競爭兩件事並不衝突,建議中方不必多提「雙重標準」這類被賦與特定動機的詞語,無助於討論、解決問題。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資深研究員金玲認為,歐中關係惡化原因包括彼此見解不一致和歐盟提升安全議題的重要性。她說過去主導雙邊關係的是經濟,如今加入安全考量,使關係更複雜,尤其歐盟提出「經濟安全」讓中國覺得傾向美國想法。

她強調歐中應避免對抗造成雙輸,認為歐盟加徵電動車關稅一事可透過對話解決,包括將投資納入思考,「像比亞迪在歐洲投資設廠製造電動車,就是個好例子」。

此外,中國在俄烏戰爭的態度持續成為歐盟與中國關係的重要負面因素。前述中國學者們辯護中方立場,指出中國政府提出的6點和平方案獲土耳其等國支持,中國對中東、中亞等區域衝突也積極促和。

不過,楚雷格說,中國與俄國政治關係的親近,令人難以信服中國會是俄烏和平的誠實調停者,但他認為中國至少可做的是協助解決俄國綁架烏克蘭孩童問題。

歐洲智庫艾格蒙特(Egmont)外交安全政策專家畢斯寇(Sven Biscop)則直言,希望中國譴責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並不實際,但中國對和平可以做更多,不是只提出12點立場文件,而是思考如何將俄國帶上談判桌。他也批評中俄聯合軍演使中國宣稱的中立沒有說服力。

畢斯寇再舉中東議題為例,葉門什葉派激進團體青年運動(Houthi)危及紅海航道安全,包括歐中貿易也途經紅海,但中國卻因該武裝團體未鎖定攻擊中國船隻而不當回事,對歐盟保護紅海的行動作壁上觀,令歐盟失望。

他半開玩笑說,如今中國或許發現美國在國際政治上的為難處境,作或不作都會被批評。中國在全球有許多夥伴,應明白不可能滿足所有夥伴的期待,所以學習曲線仍很陡峭。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