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2° / 27° )
氣象
2024-06-28 | 中央社

八仙山首創微水力發電 零碳排打造全台國家森林遊樂區首座水力綠能示範區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中分署運用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境內十文溪水位落差,打造微水力發電站,年發電量約5,500度,所產生電力將供給竹構藝術公廁及生態池照明等公共設施,每年可減少超過2.7噸碳排量,為全台國家森林遊樂區內首座水力綠能示範區。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分署長張弘毅表示,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這座微水力發電設施,打造過程不但對環境的擾動降到最低,減少對周遭生態的衝擊,且供電可配合水量及設施調配機制穩定供應,不受天候影響,除了節能、環保,更體現當代韌性永續綠能價值。臺中分署進一步表示,日治時期大正10年(西元1921年),水量豐沛的十文溪旁當時就設置發電所,供應八仙山三座遇送木材的伏地索道及製材工廠運轉及照明電力;時過百年,十文溪溪水依舊豐沛且常年不斷,是興建水力發電站的優選場址。為有效利用再生能源,採用小型、分散式、友善環境的微水力發電站,發電機組設置容量為2.4kW,發電效益預估每年最大發電度數可達約5,500度,且其發電過程零廢棄物、零碳排,依電力排碳係數計算,每年可減少約2.7噸碳排量,以落實淨零碳排目標。

水力發電所產生電力,主要供給緊鄰十文溪畔,將於七月完工的竹構美學公廁-浮竹軒,其屋頂使用全竹構造,營造出明亮舒適的半戶外空間,四周牆體以夯土逐層堆疊成牆,形塑石頭與土地沉穩的意象,這也是國內首座結合竹構及夯土牆的美學公廁,搭載水力發電的綠能,「綠電」與「竹構」共譜淨零碳排新樂章。

臺中分署指出,以往水力發電須進行開挖導水等大面積施工,對周遭環境與生態帶來衝擊,八仙山首創的微水力發電站,利用現地既有親水設施之沉砂池,於上方設置發電機組,施工範圍約6m2作業空間,僅需人力施作,大幅降低生態環境干擾。

臺灣山區蘊藏豐富水資源,有效利用水資源,推動水力綠能,是未來再生能源的重要發展。除了打造全台國家森林遊樂區首座水力綠能示範區,為讓更多學子了解森林與水資源運用的連結,臺中分署八仙山自然教育中心也設計「小水滴的旅行」教案,期望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成為落實淨零碳排,實踐永續ESG行動典範綠能園區。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