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夏季嬰幼兒皮膚問題 兒醫:必需要做的一件事
文/信誼編輯群〡信誼好好育兒網
諮商/資深兒科醫師、信誼好好育兒網專欄作家周怡宏
端午節結束正式入夏,在赤烈的陽光下活動,爸媽千萬別忽視了對嬰幼兒皮膚的保護。一些好發在嬰幼兒身上的皮膚疾病會開始層出不窮,如何杜絕病灶,聽聽兒科醫生建議,要如何防患於未然?
受高溫溼熱氣候影響,幼兒夏日常見幾種皮膚問題,其實都能在父母的預防下,有不錯的改善。所以,只要父母多一份的用心,就能免去掉許多教人煩惱的皮膚疾病。通常,在夏天比較常見的皮膚狀況包括:
一.痱子
「汗疹」的俗稱,也稱「粟粒疹」。因為排汗障礙而引起的皮膚問題,最常發生的部位是在脖子、前胸及後背;其症狀是患部及四周的皮膚會起疹子、發紅、發癢,且有灼熱感,也常會因為抓傷、感染而變成膿包,造成吃不下、睡不著的後續反應。
預防方法就是保持環境的通風、涼爽,常洗澡,並且穿著輕薄透氣又吸汗的棉質衣服,讓皮膚保持乾爽,就可以減少汗疹的發生。如果允許,適度的開放冷氣,不但涼涼的舒服,也能減少長痱子的機會喔!
二.溼疹
罹患溼疹時,皮膚會先發生腫脹、潮紅,接著產生顆粒狀突出的疹子和小水泡,有時水泡破潰造成糜爛,或組織液滲出造成患部溼潤,皮膚顯得肥厚而無彈性。炎熱、溼度及出汗都容易加重幼兒皮膚濕疹惡化情況。
資深兒科醫師周怡宏分享現場門診常見狀況,有的孩子會形成一片會癢的濕疹,這種濕疹特別會引起孩子去摳抓,嚴重會讓孩子因搔癢而躁動不安或劇烈搔抓。
三.毛囊炎
寶寶身上常見的紅疹子,常呈圓型膿皰,仔細觀察的話,每個紅疹中央都有一根毛髮,便是病灶位於毛囊的證據。
要教3、4歲以上的孩子自己學會「擦汗」
這些皮膚症狀的產生通常都是因為溫度太高了,孩子的散熱機制不好,尤其加上跑跳厲害,一玩就忘記,要避免這些在夏天容易發生的皮膚疾病,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孩子皮膚的乾爽整潔。資深兒科醫師周怡宏提醒父母一個很重要的預防觀念,就是「要替孩子擦汗」,孩子流汗的程度常常是比想像來得厲害,那些汗跟油脂一旦黏附在皮膚上一久,就不得了了,皮膚等於是被封死了。
如果是3、4歲以上的孩子,最好是教孩子自己學會擦汗,因為不管家長或老師都無法盯得太緊。家長最好可以讓孩子覺察「我的身體已經有了汗,濕濕的、黏黏的,我應該要把它擦掉,我會比較舒服。」養成孩子自我身體的舒適感,警覺性能高一些。
比較小的3歲以下孩子就要靠家長或老師幫忙,擦汗的頻率約2-3小時會比較好,時間太久,比如一個上午才一次,一個下午才一次,可能沒有辦法避免皮膚的問題。
此外,擦汗的同時孩子要相對開始喝水,因為水流失就一定要有東西進來。周醫師特別提醒,很多父母在觀察孩子體溫稍為偏高時,常會以為孩子是中暑,但其實孩子根本就是感冒,透過檢查孩子的喉嚨鼻子是否發炎紅腫,有無分泌,有助分辨是感冒還是中暑的問題。
經常更換口罩,讓親膚層保持乾燥
雖然口罩早已解封,但仍會遇到需要戴口罩的時候。氣溫高時,與其經常給孩子換口罩,不如常清潔孩子口鼻覆蓋的地方,這些細節需要照顧者仔細認真的注意,4歲以上家長則可以盡量鼓勵孩子有自我體察的警覺性,知道應該要保持乾淨,努力建立好習慣,會是熱天防疫一個重要的防護。
周怡宏醫師提醒爸媽要特別留意,若孩子戴著口罩,最裡面的親膚層要保持乾燥,親膚層雖然可以吸收一些水、一些汗,但吸收量仍有一個極限,當小朋友的口水比較多或流汗比較厲害,甚至有點小感冒時,口罩底層可能會很快就髒掉,只要裡面那一層濕了、黏了,不只防護效果變差,也會影響皮膚健康。
【延伸閱讀】
嬰幼兒夏季皮膚保健重點5關鍵
https://pse.is/62vw5j
最新生活新聞
-
-
竹市技職教育宣導及職業探索活動登場 邱臣遠代理市長:助力學生未來職涯發展
(28 分鐘前) -
2024藝起來新莊串門子「新莊好奇廟」 創新翻玩新莊廟街
(30 分鐘前) -
25 組潛力團隊展現提案能量! 文化創業媒合大會 點燃創投熱潮
(32 分鐘前) -
竹市府攜手海霞教育基金會舉辦《台灣超人》公益觀影活動 邱臣遠代理市長:以生命故事傳遞正能量
(33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