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6°
( 28° / 24° )
氣象
2024-01-01 | 優傳媒

東皋採菊集》選戰關鍵時刻 藍白可能再合?

東皋採菊集》選戰關鍵時刻 藍白可能再合?

總統大選投票剩下不到兩星期,在三腳督的情況下,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仍是最可能獲勝的人選。但全國仍有六成以上想下架民進黨的民意,過去強力支持郭柯配的中部一些中間選民,仍期待藍白有再合的機會,以下架腐化的民進黨。然而,藍白有再合的可能嗎?(圖/取自網路)

作者/劉東皋

廣播名人陳文茜最近在個人的網路直播節目.直接點名美國如何介入2024台灣總統大選以確保民進黨勝選。她在節目中直白的說,藍白不合,賴清德的勝選機會最高。同樣的,中部一些原本極力支持郭柯配的中小企業主及民間人士,也認為在藍白未合下,2024仍將是民進黨賴清德拿下執政權。有些人開始期望藍白有再合的機會,以下架貪腐的民進黨政權。

問題是,藍白侯、柯在君悅酒店最終回的聚會時,連想要「當桶箍」的郭台銘都被朱立倫以不速之客的身分到場且還任令身邊的發言人到場喧鬧、侯友宜並當場公布柯文哲傳給他的郭台銘有意退選訊息,而給狠狠踐踏了尊嚴;如今在欠缺可當最佳公正人的對象之下,又如何能夠促成藍白再合?

郭台銘曾被朱侯狠狠踐踏尊嚴

如今柯、侯各自皆已全力投入選舉的情況下,藍白再合的機會將更形困難。尤其,依據陳文茜的分析,藍白合會破局,不僅是因藍白雙方對於民調高低及誤差範圍的解讀有認知差異,主要還是美國的介入及國民黨內部有人甘為美國「內奸」,而處心積慮破壞藍白合,既如此,就算藍白抬面上的兩位候選人侯友宜、柯文哲願意再合,又怎麼可能不會面臨國民黨內高層人士的暗中再破壞?

縱使,藍、白兩位候選人都願意再合,也沒有美國政府的介入及國民黨內奸的搞破壞,但面臨選舉投票日已不足兩星期的情況下,雙方又要如何「和談兼談合」?難道雙方還願意依據選前最後一波的民調數字而決定由在野第二名支持在野第一名嗎?即便如此,面對各自的支持者,這樣倉促而決定棄選的對外宣布,恐將令相當數量的支持者難以接受而棄投。而且,就選罷法的精神,雙方恐也不能有任何條件交換或事前的協議。

日前,政論名嘴邱毅似也透露出郭台銘的支持意向,郭的最終意向,或有可能促成隱性藍白合的「暗示」。他指出,郭台銘在感情上與柯文哲比較相合,但郭仍具商人性格,在決定支持誰的這項決策上,仍會是理性高過感性,最後將依據誰是三腳督中的第二名而決定支持誰。

邱毅透露郭的支持意向

就過去的發言脈絡可以了解,邱毅曾大力促成「柯郭配」,他個人應與柯、郭二人有一定的連繫管道。邱毅既明白指出郭台銘的「理性支持意向」,顯然不是隨便無的放矢;尤其,黃光芹也在她的直播節目中透露,郭台銘個人就曾進行大樣本的民調,誰第二名、誰是老三,他自己心裡有數;且不會受到外在各種分歧民調的影響。

也就是說,一旦郭台銘在特定時刻站出來表明他支持誰的時侯,不論是郭粉或國民黨支持者,便會明白,郭台銘所支持的就是老二,另一位便是老三;此時應會自動產生在野選民的棄保效應;這或許就會促成藍、白選民自動選邊站的「藍白合」。換句話說,最後並非是藍、白候選人或藍白黨內高層去込成「藍白再合」,而是藍白「選民」的「自動再合」。

總之,不論是藍、白兩政黨的中央再合,或是藍白選民的自動棄保而合起來支持在野第一名,對希望清廉執政的六成以上選民而言,都期望藍白選票能夠整合以下架貪腐的民進黨。

藍白選民自動整合機會高

回頭思考陳文茜在節目中的分析,美國之所以要介入台灣總統大選並幫助民進黨,就是因為民進黨「最聽話」,相較於民進黨、國民黨中雖有不少親美人士,但不見得比民進黨更聽話;柯文哲則是不易掌控。陳文茜明指,除了國民黨中央,侯辦中也有人是極度親美且自私自利的重要幕僚刻意破壞藍白合。

然而,民進黨執政後一再聽命於美國政府,連台積電都不得不「被自動」到美國亞利桑納州說廠,不斷造成台灣人民權益的極大損害。難道,台灣人民的生命財產及國政安危只能掌握在美國政府手中嗎?

台灣人的命運難道要一再的被民進黨出賣給美國人?而明明有六成以上民眾對貪腐的民進黨政府極度厭惡,卻要被不良且惡質選舉制度所挾制,被藍、綠親美政客破壞在野聯盟及藍白合,而讓台灣繼續沈淪腐化?

如今,即使藍、白中央高層是因為藍營親美政客的蓄意破壞而無法合作,台灣善良人民也應展現高度智慧,當號角響起時,自動的將選票藍白整合,支持最有機會、也最有改革決心的在野候選人,以達成下架這個被前中研院長李遠哲形容,遠比過去更貪腐的民進黨政府之最終目標。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東皋採菊集》選戰關鍵時刻 藍白可能再合?

劉東皋,祖籍山東齊東縣,台灣高雄人,淡江大學統計系畢、朝陽科大企管研究所碩士、大葉大學管理研究所管理博士。曾任經濟日報、台灣日報、新新聞周刊、台灣醒報,並陸續在中部數家私立大學兼課。2014年創辦自媒體中報雜誌至今,持續關注台灣社會表面現象的背後實相,記錄當代台灣社會的思想所在。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