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2° / 28° )
氣象
2024-05-13 | 優傳媒

東皋採菊集》賴清德的名字 有他父母的期望


東皋採菊集》賴清德的名字 有他父母的期望

多數有點文化教育的中國人、包括近現代的台灣人、以及其他廣義的華人、華裔社會,父母親為自己的子女取名字,總是帶有一點望子成材的心理。賴清德的父母為他取名「清德」,照字面的意義,指的是「高潔的品德」;此一字義,顯示了他的父、母親曾經對他的期望。(圖/取自網路)

作者/劉東皋

現代的台灣人,應該不會有父母再為子女取名「罔市(飼)」、「罔腰」了吧!百來年前,或許多數農、工百姓能識字、接受教育的不多,隨口為子女取名「隨便養養」之意,目的是希望子女在物質匱乏的年代,也能夠姑且那麼養大吧。

但有受點中華文化教育(不論是在學校或家庭鄰里的口耳教育)的台灣、華裔或漢族父母,都會請老師、或自己尋思,除了為紀念家鄉、懷思某人外,大多會為子女取一個未來能「修身」、「齊家」、甚至治國、平天下的好名字。例如新加坡開國總理的名字就叫「李光耀」,有光宗耀祖的意味;他的兒子名為「李顯龍」,更是父親對兒子有「望子成龍」的期待。

如果賴清德當了醫生後未從政,而他真能遵循父訓(他的名字代表的就是他的父親對他最深的期望與訓誨),或許他會是個受人尊敬、為人清正有醫德的老醫生(他今年可65歲了?)

若未從政 他會是個清正有德的老醫生?

然而,偏偏他從了政,還一路從國大代表、立法委員、台南市長、行政院長、副總統,再選上2024總統,這一路來,賴清德的所言所行,真有符合他父親對他的期勉嗎?

取「清德」之名,顯示賴的父祖長輩未從世俗功成名就的方向為他取名,反而要他反身先修己。一個人要修己,至少先從守德開始。所謂守德,最基本的概念很簡單,就是孔子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心中不存害人之心;自己不喜歡被欺騙,所以就不要騙別人。

但現代人一提到「德不德」的,就認為是在唱高調;這就是美國式惡質資本主義對全球人文、人本社會最大的傷害(沒有之一)。古時候的四大項職業分類為士(士仕同途)、農、工、商,唯有商被形容是「無商不奸」;雖然其他三項職業中作欺詐偽奸的人也所在多有,但唯有商人,奸邪的百分比似乎最高。

當今則因惡質資本主義的浸染侵害,不只是奸商,奸官、奸學、奸師者,到處可見;也所以,於今許多的台灣人竟然已對台灣社會多如牛毛的詐欺犯、詐騙案件視若無睹;對於講德論理的事情,反而卻大為嗤鼻。這正是「國之將亡,妖孽橫生」的癥候。

如果,連「不要存有害人之心」、「不要存心欺騙別人」這樣最簡單基本的守德之道,台灣社會都難以做到,還視之異端;尤其是出身自政、商、學界各個大小政客,多以耍詐、欺民、貪凟為能事,台灣的政治與社會,又怎麼可能不腐化沉淪?

台灣一眾朝野政客做不到守德,賴清德一個人居於政治庖室中,能做到「清德」嗎?如果連最基本的守德都做不到,則古人對於身居廟堂高位者所期望的「德澤(披)天下」,又如何能寄望準備上任總統的賴清德能做到呢?

蔡英文歷史定位 未蓋棺已可論定

賴清德的前任蔡英文,經過8年的執政歷程,如今的歷史定位,雖尚未蓋棺,卻已可論定了。

8年多前,筆者在某一地方型日報曾以筆名「劉燊」在「大度山頂」專欄撰一小文,當時蔡英文已明顯有當選之勢,筆者以期望的口吻評述,蔡英文當上總統之前,沒有明顯劣跡,各項政見又說得頭頭是道,希望她上台後,能夠為台灣社會帶來更清明的政治。

筆者唯一擔心的是,自古以來,講修德(品格)之道的,都是「男性」(因古時士子求學,主要目的都是要去當官(公務員))。現代女性在專業能力上雖不比男性差,但多數女性也從不講「修德」之學(現代男性不講修德之學的人大概也不比女性少);因此,一旦不講修德的女性登上高位,掌握最大的權力,被權力慾望沖昏頭,則恐「肆無忌憚、無所不至」的胡為。

如今8年過去,蔡英文的所作所為,正應了孔子的那位名言:「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也應了孔子在「中庸」所說:「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所忌憚」。

孔子會將女子和小人並列,反映當時的社會環境之所必然。除了貴族或土大夫,多數百姓(包括男性和女性)並無受教育的機會;女子既然連識字都不容易,更不可能去讀修德、進身的知識。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 有深層意義

而即使是有受過教育的男性,雖懂得治國之術或軍事兵法等專業知識,但若不修讀德行之書、並修練品德,則掌權後,恐將任令其人之惡的本性(貪嗔癡)橫流,這些有受過(專業)知識教育的土大夫,一樣會成了肆無忌憚的小人;握有的權力愈大,危害國家社會便愈大。一個未受品德教育並自我修為的女子,若掌握了大權,不就和小人之危害一樣的嗎?

民進黨近8年來的執政,讓曾經接近政治層峰的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以「台灣比過去更腐化」形容蔡英文政府的執政。曾經身為蔡英文政府的行政院長、副總統,賴清德想到父親為他取的名字時,難道沒有一絲的羞愧嗎?

賴清德在5月4日的「新內閣策勵營」中,除了引用三國志吳書的「能用眾力者,無敵於天下;能用眾智者,無畏於聖人」;又引用教宗方濟各所言:「真正的權力就是服務」。從這幾段話可以看到,賴清德是有讀過「修德」之書的人(或至少幕僚有幫他準備)。但只是讀過與真正能夠克己修德卻是兩件事;且一個人有此認知與認識,與執政團隊是否具有一致共識與共學,也是兩件事。

蔡英文參選第一任總統時找來具有天主教徒身分的陳建仁擔任副總統,第二任時又找來名字有清德二字的賴清德當副總統,但她的目的,卻猶如一個黑幫教父假借洗禮(製造不在場證明)為自己遮掩,私下則令手下到處大開殺戒、荼毒社會。而在蔡英文團隊集體腐化、敗壞社會之下,陳建仁、賴清德卻仍好官我自為之,被蔡英文利用或牽著鼻子走;致令筆者一直看不到陳建仁身上有任何的門徒光輝,反而烏雲佈滿身。

權力來自於服務 利他是基本精神

教宗方濟各所言,「真正的權力是服務」的後一句是「為王的意義是去愛」。不論是天主教徒或基督教徒,所信仰的都是耶穌基督。而近代管理學界有人從新約聖經耶穌的精神,體會創建「僕人式領導」或稱「服務領導」,基本精神就是心存愛。但無條件的愛不是人人都可達到的修為境界,因此,最基本的精神至少要有「同理心」及利他心,也就是中華文化「推己及人」的利他精神。

賴清德要新閣員「放下小我,成就大我」;問題就在於,蔡英文8年來的諸多施政作為,都顯現其個人及團隊多數是為了成就小我而犧牲大我;而今仍有為數不少而品德有虧、甚至品格惡劣的舊閣員混於新內閣中,賴清德的短短一篇講話,就能令他們洗新革面、痛改前非了嗎?

蔡英文及其團隊在任時「各種好話說盡,卻壞事及爛事做絕」的這8年,讓台灣多數民眾(至少6成以上)已對民進黨眾多失德政客失去了信任。賴清德接下蔡英文留下的許多爛攤子,如果沒有「眾志成城」的品德信念貫穿其內閣團隊並「克己復德」地從心改變,賴清德未來的歷史定位,恐將有愧於為其取名的父母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東皋採菊集》賴清德的名字 有他父母的期望

劉東皋,祖籍山東齊東縣,台灣高雄人,淡江大學統計系畢、朝陽科大企管研究所碩士、大葉大學管理研究所管理博士。曾任經濟日報、台灣日報、新新聞周刊、台灣醒報,並陸續在中部數家私立大學兼課。2014年創辦自媒體中報雜誌至今,持續關注台灣社會表面現象的背後實相,記錄當代台灣社會的思想所在。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