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緯情》當大陸機器人會跳舞、能接客,台灣的科技夢在哪?
反觀台灣,史丹佛大學《2024 AI Index》報告顯示,台灣整體機器人數量正逐步下降,且多集中於工業機器人範疇,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則少有明確布局。這樣的情況,凸顯出台灣在全球科技競爭中可能落後的隱憂。(圖取自網路)
作者/倪國緯
2025年央視春晚舞台上,一場融合前沿科技與傳統藝術的表演驚艷了無數觀眾的目光。16台來自杭州宇樹科技的H1人形機器人,穿上鮮豔的東北大花棉襖,手持紅色手絹,隨著音樂節奏,扭腰擺臀、輕盈旋轉,將東北秧歌舞演繹得栩栩如生,令人歎為觀止。這段名為《秧BOT》的表演,不僅迅速登上熱搜榜,更掀起了一波全民追捧人形機器人的熱潮。
從春晚舞台走入現實生活
這股熱潮背後,反映的是中國大陸近年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突飛猛進的發展。從實驗室裡的科技新貴,到逐漸進入市場的人氣商品,人形機器人正在改變人們對未來的想像。2025年4月,北京舉辦了全球首次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吸引來自各地的20多支隊伍同場競技。最終由「天工Ultra」奪冠,雖然未能超越人類的速度,但機器人展現出的穩定性和智能互動能力,讓人印象深刻。同時也揭露出機器人仍需解決能源續航、散熱技術以及複雜路況適應等現實問題。
北京舉辦了全球首次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由「天工Ultra」奪冠。(圖取自網路)
百花齊放的人形機器人發展
這場春晚秀並非偶然,而是中國大陸人形機器人產業日益成熟的縮影。在深圳,由優必選研發的Walker S1機器人已進駐汽車工廠,協助搬運與組裝零件。據報導,這款機器人具備視覺辨識與精準肢體控制功能,剛進廠時還被員工誤以為只是展示品,沒想到幾日內就默默完成多批次作業,悄然贏得「最佳同事」的美名。
而在上海,智元機器人的「遠征」則踏入汽車4S門市,擔任接待員,不僅能主動與顧客互動、介紹車款,甚至曾讓前來購車的小朋友依依不捨地與它合影,無形中替門市創造不少來客數。
娛樂領域也精彩紛呈。眾擎科技的PM01機器人成功挑戰全球首例人形機器人前空翻,其實當初團隊只是想讓它學會基本跳躍,某次夜間測試,工程師偶然發現它已具備翻騰動能,這才大膽嘗試並一舉成功。至於宇樹科技更致力於將機器人打造成「舞台表演者」,不僅能完成武術套路,還能展現民族舞蹈與現代舞姿,工程師甚至比照舞蹈演員的訓練標準調整演算法,只為追求「人味」的動作質感。
消費熱潮中的理性碰撞
然而,熱潮背後也潛藏現實挑戰。杭州一位90後女孩張璐(可能為化名),成為首位購買智元「靈犀X1」的個人用戶。她原本幻想機器人如手機般「開箱即用」,卻意外收到一套需自行組裝與程式設置的複雜機器。雖一度挫敗,張璐最終仍自學程式語言,將自己的學習歷程分享到社群平台,引來上萬觀看。她坦言自己想藉機器人流量建立自媒體帳號,這也說明大眾雖充滿期待,卻仍須面對學習與使用門檻的現實。
首位購買智元「靈犀X1」的個人用戶。(圖取自網路)
全球視野下的產業格局
從全球視角來看,摩根史丹利2025年一季度發布的《人形機器人100》報告指出,中國在人形機器人產業的整機製造與零組件整合能力已站上全球舞台的中心,而美國則持續在AI技術研發與創新結構設計領域保持領先地位。
反觀台灣,史丹佛大學《2024 AI Index》報告顯示,台灣整體機器人數量正逐步下降,且多集中於工業機器人範疇,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則少有明確布局。這樣的情況,凸顯出台灣在全球科技競爭中可能落後的隱憂。
務實創新,搶占科技先機
人形機器人產業在中國大陸正處於百家爭鳴的高速發展階段,各種創新應用層出不窮,無論是工業領域的務實發展,還是服務業與娛樂領域的創新應用,都展現了無限可能。期待台灣也能儘快迎頭趕上,把握這波全球科技競爭浪潮,開創嶄新的人形機器人時代。
倪國緯,台灣出生長大,畢業於中興法商(現為台北大學),後赴美國雪城大學攻讀碩士,並在大陸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其父親1949年從昆明離開大陸,而兩個孩子卻在昆明出生,再加上他娶了一位大陸妻子,這段奇緣讓他對大陸的發展格外關注。在北京工作十餘年,先在兩岸合資公司,後來到大陸公司工作,與大陸員工相處融洽,深入了解他們的想法,對大陸的發展和百姓的生活有著獨特的見解和深刻的理解。倪國緯將藉由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向大家介紹大陸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促進兩岸交流和理解。
最新政治新聞
-
-
美跨黨派參議員提「不歧視台灣法案」 挺台加入IMF
(30 分鐘前) -
睽違60年重執教鞭!王金平當東海講座教授
(37 分鐘前) -
扯到爆!缺德父虐打親生兒 鐵槌敲頭掐頸罰跪「國小打到高中」
(40 分鐘前) -
獲頒檢舉獎金5萬元 小黃司機助警逮詐騙女車手
(57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