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假潔白」毀了健康!醫曝食物過於美白是警訊

[周刊王CTWANT] 百威食品以工業用雙氧水漂白豬腸,導致黑心食品流竄市面,引發民眾恐慌。對此,基因醫師張家銘提醒,食物被過度「漂白」代表氧化傷害而非潔淨,強調真正的乾淨應來自細胞能自行還原與修復。他提醒避免不自然潔白的加工食物,多攝取天然抗氧化食材、維持良好作息與腸道健康,讓身體回到平衡狀態。
張家銘醫師今(14日)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為了讓豬大腸看起來更「漂亮」,竟有人使用工業用的雙氧水進行漂白。畫面中那些潔白發亮的大腸,乍看之下似乎乾淨無比,卻讓他心頭一悶。他想到的不是光鮮的外表,而是:這樣的「假潔白」,會不會在我們的腸胃裡留下看不見的灼傷?
張家銘醫師指出,雙氧水本質上是強力氧化劑,並非為人食用設計。它能破壞細胞膜、蛋白質,甚至DNA,那種「白得乾淨」的外觀,其實是細胞被氧化「燒焦」的痕跡。他提醒,大眾常誤以為雙氧水只是外用殺菌無礙,但醫學資料顯示,即便是低濃度誤食,也可能造成腸胃灼傷、噁心與發炎;而工業級的高濃度過氧化氫更可能在血液中釋放氣體,導致栓塞,甚至奪命。身體並非鐵打,根本無法承受這樣的氧化攻擊。
有趣的是,張家銘醫師也指出,人體本身其實會自然產生雙氧水。當代謝進行或免疫細胞對抗細菌時,會釋放微量的過氧化氫,這在生理上屬於正常現象。然而問題在於「過量」。若生活中長期熬夜、壓力過大、攝取太多加工食物,體內氧化物會逐漸累積,而原本負責「滅火」的抗氧化系統(如穀胱甘肽與Catalase)就會吃不消。這時細胞便如同一張被漂白的紙,看似乾淨,實際卻變得脆弱、發炎、甚至提前老化。
他強調,真正的乾淨並非漂白出來的白,而是身體有能力自行還原回健康的樣子。醫學讓他越來越確信:「漂白不等於潔淨,氧化不是保養,而是損傷。」身體的潔淨應該來自於能夠平衡代謝、排除過剩氧氣與自由基,讓細胞回到還原平衡(Reductive Balance)的狀態。
張家銘醫師也提醒,大眾可透過簡單觀察辨識「過於乾淨的食物」。如果食物白得不自然、亮得發光或味道異常,往往就是警訊。例如極白的魚丸、豆干、米粉或豬大腸,都可能經過漂白或過度加工。真正自然的食物,本該帶點顏色與香氣,甚至有時間的痕跡——那並不是「髒」,而是生命的證明。
他進一步說明,味覺其實是身體的安全警報系統。當舌頭感受到刺鼻或不自然的化學味、滑膩的口感,往往就是身體在提醒:「這東西怪怪的。」若烹煮時聞到漂白水或金屬味,更要警覺,那可能並非清潔,而是氧化反應正在發生。
至於如何幫助身體「解氧」?張家銘醫師認為答案並非各種「神奇排毒法」,而是恢復細胞的修復力。深綠色蔬菜如地瓜葉與菠菜、莓果、番茄、薑黃與綠茶等,都富含植化素與類黃酮、茄紅素等天然抗氧化物,能啟動穀胱甘肽系統,幫助身體代謝過多的雙氧水。
他也提醒,最簡單的修復方式往往最被忽略,像是睡眠、運動、深呼吸與日照。這些日常習慣能讓粒線體甦醒,啟動更多抗氧化酵素,就像替細胞披上一層天然保護膜。
此外,張家銘醫師也強調腸道菌的重要性。腸道菌群是身體抗氧化的大軍隊長,因為所有氧化物進入身體後,首先面對的就是腸道細胞與菌相。若腸道菌生態失衡,這些有害物質更容易滲入血液,引發全身性氧化反應。發酵蔬菜、無糖優格、燕麥、地瓜與南瓜等食物,都是維持腸道健康的良方。
最後,他提醒讀者,不要追求過度「乾淨」的食物,也別害怕自然的痕跡。讓生活更自然,讓食物保有生命的顏色,給身體多一些休息與天然能量,它自會恢復清理過氧化氫的能力,「真正的乾淨,不該來自化學,而該來自生命本身。」
延伸閱讀
最新健康新聞
-
-
心臟功能僅剩20%,仰賴呼吸器維生!心衰竭老翁靠3招擺脫呼吸器
(32 分鐘前) -
蛋白尿不等於腎臟病卻是健康警訊 嘉榮醫提醒持續追蹤是關鍵
(54 分鐘前) -
流感就醫首降「少1成」! 疾管署:過不過高峰未來二週關鍵期
(58 分鐘前) -
孩注意力不集中,恐是鼻過敏引起?中醫揭最壞影響「增加過動傾向」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