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6°
( 28° / 24° )
氣象
2024-02-16 | 常春月刊

身體排毒很重要,別忽略心靈也需排毒,精神科醫師盤點排心毒10方法,減少用手機、常感恩都有效

身體排毒很重要,別忽略心靈也需排毒,精神科醫師盤點排心毒10方法,減少用手機、常感恩都有效

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91期

文郭岳潭

根據研究顯示,人之所以會生病,飲食影響占25%,生活習慣影響占25%,而情緒影響占了50%,承受太多負面情緒也可能出現健康問題;另外,也有研究發現,高達80%的健康問題,與壓力大有關係,可見得壓力會對身體各層面造成重大影響。

華人情感教育發展協會理事長、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副教授、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所謂的「心靈有毒」,其實是非常抽象的形容詞,從精神醫學角度來解釋,通常是指一個人的精神狀態或思想模式,對自己或他人的精神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為什麼心靈會有毒?

楊聰財表示,影響精神健康最為常見的原因,便是負面思考的模式,有些人可能習慣於悲觀、消極或自卑的思維方式,這種負面思考方式不僅對個人情緒及行為產生負面影響,也可能影響周遭的人。

壓力可以導致精神健康出問題,當長期處於極度壓力下,如果無法有效應對、紓解壓力,可能導致精神健康問題,包括:焦慮、憂鬱及其他心理障礙,這種負面狀態也可能波及到他人。社交互動方面,有些人可能展現出有毒的社交行為,像是欺凌、操控、挑釁或其他有害行為,也對會周遭的人造成心理壓力及困擾。

另外,過度依賴外在事物,也可能對精神健康造成毒害,最常見的情形如酒精成癮、煙癮、藥物濫用、賭癮、性成癮,以及數位化世代與日俱增的網路成癮症;過度依賴的人際關係,也可能引發情緒波動,使一個人在缺乏特定條件時感到無法應對。

還有未處理的心理創傷,也可能在心靈上留下長遠的影響,使個人在處理情感及人際關係方面感到困難。

楊聰財說明,當人體處於壓力狀態下,腎上腺皮質會分泌可體松,又稱為「壓力荷爾蒙」,負責處理壓力,調節血壓、血糖、心跳等身體機能,可體松具有「一鼓作氣,再接再厲,三而衰竭」的效果,短期適當的壓力,可以增加警覺性及注意力,有助於應對挑戰,使人更具抗壓性,更好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壓力,提高學習及工作效率。但是如果長期承受過度的壓力,超過半年以上,反而會影響精神健康狀態,產生焦慮、憂鬱等負面情緒,導致一系列生理及精神健康問題。

10大有毒情緒

楊聰財表示,「有毒情緒」通常指的是對個人及他人產生負面影響的強烈情緒,例如:極度的憤怒、憂鬱、焦慮等,可能對心理及生理健康產生影響,同時也可能對人際關係、工作及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響。

1.憤怒:過度或無法控制的憤怒,可能對個人及周圍的人造成傷害,甚至引發暴力或敵對行為。

2.嫉妒:不健康的嫉妒心,可能導致負面情緒,也會破壞人際關係,同時阻礙個人心理健康的發展。

3.憂慮:長期的焦慮可能對身體及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同時也可能妨礙到日常生活及工作。

4.自卑感:缺乏自信心及自尊心可能導致憂鬱,同時對人際關係及工作產生不良影響。

5.傷心:長期的沮喪及悲傷可能導致憂鬱,進而影響生活品質及工作表現。

6.厭惡:過度的厭惡可能導致冷漠及孤立,進而影響人際關係。

7.挫折感:持續的挫折感可能引發憤怒及無助感,同時影響個人的情緒穩定性。

8.恐懼:過度或無法控制的恐懼,可能導致焦慮症、恐慌症,降低與人互動的意願,也會降低生活品質。

9.悲觀主義:過度的悲觀主義將難以看到希望及機會。可能影響個人的心理健康,容易有憂鬱傾向。

10.怨恨:長期的怨恨可能對人際關係產生負面影響,同時也影響個人的心理健康。

有毒情緒,傷害全身器官

楊聰財強調,有毒情緒對身體的傷害不容忽視,可能傷害全身各大器官,容易降低免疫力、睡眠品質,進而影響內分泌、消化功能,增加罹患心血管、精神疾病等慢性病的機率。

1.心血管問題

持續的壓力及憂鬱、焦慮,都可能對心血管系統產生不良影響,增加高血壓及心臟病的風險;長期的負面情緒,會使心臟長時間處於高度緊張狀態,進而損害心臟健康。

2.免疫系統受損

長期處於負面情緒狀態下,可能使免疫系統受損,免疫力低下而抑制免疫細胞清除病毒及細菌的能力,而增加生病的風險。

3.腸胃不適

消化系統問題容易受到情緒波動的影響,可能導致胃酸分泌異常,進而影響消化過程,例如:消化不良、胃脹、胃痛、胃食道逆流,也可能引起腸躁症,出現腹瀉、便祕等腸胃不適問題等。

4.睡眠問題

負面情緒可能導致入睡困難、睡眠品質下降,甚至失眠,可能造成身體無法充分休息,使生理機能無法正常運作,進一步影響身體修復能力及免疫力下降。

5.內分泌失調

壓力可能引起內分泌失調,內分泌系統是由許多腺體組成,例如:甲狀腺、腎上腺、胰臟、下視丘、腦下垂體等,各器官的機能運作,會影響新陳代謝及免疫功能;舉例來說,甲狀腺功能異常,容易出汗、心悸、疲勞、全身無力。

6.慢性病風險增加

有研究顯示,長期處於高度壓力的人,可能更容易身體慢性發炎,而增加罹患慢性病的風險,如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

7.心理健康問題

長期的負面情緒可能對心理健康造成深遠的影響,持續的毒性情緒可能導致心理健康問題,如憂鬱症、焦慮症等,而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相互關聯;有研究顯示,憂鬱症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1.5倍。

七情內傷,臟腑功能失調

中醫師周大翔提到,《黃帝內經》記載,「怒傷肝、喜傷心、憂思傷脾、悲傷肺、恐驚傷腎」,中醫理論中,七情分屬於五臟,心的情志為喜,肝的情志為怒,脾的情志為思,肺的情志為憂,腎的情志為恐。

中醫觀點有「七情內傷」的說法,不良情緒分別影響不同的臟腑功能,可能導致體內氣血失調,進而引發各種疾病,適度的情緒抒發,對於維持身體健康至關重要。

周大翔說明,生氣會導致肝氣鬱結,影響血液循環,造成肝臟傷害;過度興奮使心火過盛、導致心血不足,可能傷害心臟;長期的憂慮及焦慮,導致腎氣虛弱,影響代謝及生殖系統,可能影響脾臟功能;過度思考會導致脾氣虛弱,影響消化及免疫功能,可能損傷脾臟;長期的悲傷會導致肺氣虛弱,影響呼吸及氣的運行,可能損害肺臟;恐懼和害怕會導致腎氣不固及心臟功能不穩,可能對腎臟和心臟造成傷害;突然的驚嚇可能導致心臟功能不穩及脾氣虛弱,對心臟及脾臟產生不良影響。

10招心靈排毒

楊聰財提供,10招有助於心靈排毒的方法,建議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並將其納入日常生活中,從而實現心靈平衡。

1.冥想及深呼吸

冥想及深呼吸可以使身體及大腦進入放鬆狀態,有助於減輕壓力及焦慮,放鬆身體及心靈,同時提高對當下的覺察,透過深呼吸及冥想,可以將心靈帶回當下,擺脫負面的情緒困擾。

2.自我反省

透過自我反省、反思,可以更清楚了解自己的內在世界,更深入理解及處理自己的情緒、情感,每天花點時間思考自己的價值觀、信仰及生活目標,有助於發現內在的矛盾及衝突,達到內心的平衡和諧。

3.擁抱大自然

接觸大自然對身心健康會帶來許多益處,會感覺到身心被療癒了,有助於紓解壓力、提升精神健康狀態,無論是到公園散步、登山,或者單純地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都是有效改善精神健康的方法。

4.建立正面社交關係

與親朋好友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正面的社交環境有助於心靈的愉悅,減少負面的人際關係,對情緒有正面的影響。

5.培養感恩之心

感恩的心態有助於營造正面的心靈能量,建議每天寫下幾個讓自己感到感激的事情,透過意識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及生活中的小確幸,有助於提升正面情緒、幸福感,從而減輕焦慮、憂鬱等負面情緒。

6.實踐慈悲及寬容

慈悲及寬容是心靈成長的重要元素,對自己及他人都應該有一份慈悲心及寬容心,理解自己的不完美之處,以寬容的態度接納自己,有助於提升自尊及自信,並建立穩固的心理狀態,對於他人的錯誤持有寬容態度,能夠使心理更加平靜。

7.培養興趣

每個人都要找到興趣愛好,投入到喜愛的活動中,會感受到愉悅、滿足及成就感,有助於放鬆身心,改善心理狀態,也會帶來成就感,進而提高自尊心,與他人分享相同興趣的活動,可以建立人際關係,對心理健康產生正面影響。

8.養成運動

運動不僅有助於身體健康,還可以促進大腦分泌多巴胺、腦內啡等快樂荷爾蒙,減輕焦慮及釋放壓力,也有助於調整生理節律,幫助入睡及提高睡眠品質,改善睡眠對情緒穩定及精神健康的重要性不可忽視。

9.減少數位干擾

過多的數位資訊及社交媒體,可能引起信息過載,而增加焦慮及壓力,減少對手機及社交媒體的依賴,也減少生活中的噪音干擾,有助於簡化生活,讓大腦獲得休息、減輕心理負擔。

10.尋求專業協助

專業精神科醫師及心理師,能夠提供專業的醫療協助及心理支持,透過藥物、心理治療,解決情緒問題及學習應對困難的方法,改變負面的思維模式,是改善精神健康最有效的方式。

發生這些狀況,應尋求醫療協助

楊聰財提醒,如果負面情緒持續時間較長,感到無法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時,同時伴隨頭痛、失眠、食慾不振、過度疲倦等身體異常症狀,或是發生社交障礙,影響到正常的人際關係、親密關係,以及學業、工作及日常生活,也可能出現濫用藥物或酒精的情形,建議需要尋求專業的精神科醫師協助。

萬一有自殘或自殺的念頭,更是非常緊急情況,必須立即就醫,及早尋求適當的醫療協助,有助於處理及改善有毒情緒,對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並重建精神健康。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生活中充斥毒害,打造無毒飲食5招,醫師盤點10大排毒食材,洋蔥、番茄都上榜
口臭、便祕、青春痘,都是身體累積毒素的表現,必做解毒12祕笈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