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老翁泡腳燙傷需截肢??醫師盤點安全泡腳3提醒
70歲的林先生患有糖尿病多年,因冬天腳冷,經常用熱水泡腳。一次他未檢查水溫直接浸泡,結果水溫過高導致腳背燙傷,但他因末梢神經病變未察覺,直到傷口惡化成蜂窩性組織炎,最終不得不進行部分截肢。
糖尿病患要注意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表示,糖尿病患者泡腳時的風險包含傷口感染,因為糖尿病患者足部的皮膚脆弱,若有小傷口,泡腳可能導致感染,甚至惡化成潰瘍或蜂窩性組織炎。
另外,糖尿病患者的末梢神經病變,可能會讓患者對溫度不敏感,導致燙傷而不自知;而因為患者的血液循環惡化,長時間泡腳或水溫過高,都可能讓血液供應不足,進一步增加壞疽風險。
林舜穀建議要控制水溫,泡腳水溫應維持在37-40°C,避免過熱;同時要檢查足部,泡腳前檢查是否有紅腫、破損或傷口,若有的話,應避免泡腳。泡腳之後要做保養,徹底擦乾雙腳,特別是足趾間,保持足部乾燥,防止感染。
泡腳後發生血栓移動
65歲的王女士有靜脈曲張多年,但並未接受治療。在一次熱水泡腳後,她感覺胸口悶痛且呼吸困難,經送醫診斷為肺栓塞,原因是靜脈血栓因熱水促進血液流動而脫落,堵塞了肺部血管。
林舜穀指出,靜脈曲張患者可能有深靜脈血栓,泡腳會使血流加速,可能引發血栓脫落,造成致命的肺栓塞。而水腫會加重狀況,由於熱水浸泡會增加靜脈壓力,導致水腫加重,進一步引發腿部不適或疼痛。另外,靜脈壓力過高可能引發皮膚破損,泡腳若水質不潔,就會加劇感染。
若有靜脈發炎、血栓或皮膚破損時,應避免泡腳;而泡腳時間限制在10-15分鐘,不宜過久,水溫應該要適中,避免過熱刺激;泡腳後靜坐3-5分鐘,讓血液循環恢復,能避免姿勢性低血壓。
安全泡腳小提醒
1.逐步起身:泡腳後不要立即站起來,靜坐片刻再動作,避免頭暈或跌倒。
2.乾燥保養:用乾毛巾擦乾雙腳後,等待水氣散去,再次擦乾足部與足趾間。
3.立即停止:若泡腳過程中出現胸悶、頭暈等不適,應立刻停止並諮詢醫師。
林舜穀提醒,泡腳雖然有助於保暖與放鬆,但對糖尿病與靜脈曲張患者來說,更需謹慎操作,才能真正讓養生成為健康的保障,讓我們以正確的方式泡腳,遠離潛在危險!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最新健康新聞
-
蛇年不蜿蜒!防食品中毒注意份量營養均衡
(3 小時前) -
國內腸病毒疫情下降 請民眾落實良好衛生習慣
(4 小時前) -
南投老人及身心障礙者的福利服務 春節不停歇
(4 小時前) -
台灣人吃鍋「2行為」快戒! 醫曝致命原因:碰過很多
(5 小時前) -
嘉義市慰勞春節值勤醫事人員 送上新年祝福與致敬
(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