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康復後,仍覺得累累的?醫示警「8症狀中4」快就醫 千萬別過度休息、勉強運動
你有沒有發現,有些人在感染流感之後,往往都需要好多的禮拜,才能恢復體力?你問問身邊的人,搞不好會有這種累累的感覺!
病毒後疲勞症候群 正視身體的求救訊號
對此,重症醫師黃軒指出,近年來,隨著醫學研究的進步,一種被稱為「病毒後疲勞症候群」(Post Viral Fatigue Syndrome, PVFS)的疾病逐漸受到關注。一個澳洲研究小組,在12個月內,對澳洲農村地區的253例腺熱(Epstein Barr病毒感染)Q熱(Coxiella burnetii)和羅斯河熱(Ross River Fever)患者進行了查訪。大約12%的人,患有病毒後疲勞症候群,這些包括疲勞,認知功能障礙,肌肉骨骼疼痛和情緒障礙。
此外,在2002年和2003年多倫多爆發SARS期間,有273人被診斷出感染,其中44人死亡。暴發結束後,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對22人進行了調查,其中大部分是醫務人員,這些人由於持續的健康問題而無法正常工作。他們得出的結論是,患有SARS病毒後疲勞症候群,其特徵就是持續的疲勞,無法恢復的睡眠,白天的疲勞,全身肌肉疼痛和無力以及沮喪。
何謂「病毒後疲勞症候群」?
PVFS是指人體在急性病毒感染(如流感、EB病毒、新冠病毒等)恢復後,持續數週至數月出現無法以其他疾病解釋的慢性疲勞狀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約10-20%的流感患者,可能發展為PVFS,而新冠肺炎後遺症(Long COVID)中,疲勞更是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其特徵包括:
1.極度體能衰竭:輕微活動後疲勞加劇,休息後難以恢復
2.認知功能下降:專注力、記憶力減退,俗稱「腦霧」
3.持續性疼痛:肌肉關節痠痛、頭痛反覆發作
4.睡眠障礙:即使長時間睡眠仍感疲倦
病毒早已清除,那疲勞從何而來?
目前醫學界對PVFS的成因尚無定論,但主要理論包括:
1.免疫系統失調:
病毒感染可能觸發「細胞激素風暴」,即使病毒被清除,免疫系統仍持續處於亢奮狀態,引發慢性發炎反應。研究發現,PVFS患者的發炎細胞因子(如IL-6、TNF-α)濃度顯著升高。
2.粒線體功能受損:
病毒可能破壞細胞能量工廠「粒線體」,導致ATP(三磷酸腺苷)合成不足,使人體長期處於「能量危機」。
3.神經系統異常:
病毒可透過「腦腸軸」影響中樞神經,擾亂自主神經調節,導致心率變異性降低、直立性不耐等症狀。
4.表觀遺傳變化:
最新研究指出,病毒感染可能改變基因表達模式,使身體持續處於「類生病狀態」。
如何打破疲勞循環?
首先,你不能自己做出診斷自己,是不是有病毒後疲勞症候群,黃軒強調,也許你身體內,剛好有其他疾病在進行,因此必須先给醫生看,排除一些疾病,以免延誤疾病就醫的情況。這些疾病,需要先排除:
1.慢性疾病:關節病變,心臟病、腎臟病或肺病
2.內分泌失調:甲狀腺機能低下、腎上腺功能不足
3.神經疾病:多發性硬化症,腦中風
4.癌症、腫瘤
5.精神障礙:思覺失調症
6.其他:纖維肌痛症
許多患者在流感、新冠肺炎等病毒感染康復後,仍長期飽受「極度疲勞、腦霧、肌肉疼痛」等症狀困擾,甚至影響日常生活。病毒後疲勞症候群並非「心理作用」,而是免疫與神經系統受損的生理現象。患者常因外觀無異常而被誤解為「懶惰」,反而加重心理負擔。目前最重要的是接納自身狀態,在專業醫療與自我管理中尋找平衡,方能逐步重拾生活主導權。
1. 階梯式活動管理
避免「過度休息」或「勉強運動」,應根據體能制訂活動計劃。英國NHS建議採用「Pacing原則」:將每日活動量控制在引發症狀閾值的50%以下,逐步重建耐受度。
2. 抗發炎飲食調整
增加Omega-3脂肪酸(如深海魚、亞麻籽)、抗氧化劑(如莓果、深色蔬菜),減少精製糖與加工食品,有助降低體內發炎影響。
3. 光照與晝夜節律調節
每日早晨接觸自然光10-15分鐘,配合固定作息,可改善粒線體功能與褪黑激素分泌。研究顯示,PVFS患者普遍存在維生素D缺乏,適度補充亦有助益。
4. 認知行為療法(CBT)
透過心理介入打破「疲勞-焦慮-失眠」的惡性循環,特別對合併創傷後壓力症(PTSD)的患者效果顯著。
何時應就醫? 留意關鍵警示症狀
若疲勞持續超過6個月,或合併以下症狀,需警惕可能發展為「慢性疲勞症候群」(ME/CFS);這個就類似「慢性疲勞症候群」,其症狀,尚可自我評估一下,以下8個症狀符合4項,超過6個月以上,更是要小心,記得提早回診看醫生。
1.記憶力及專注力減弱
2.運動後疲倦無力超過24小時,仍然不能恢復
3.睡眠無法消除疲勞
4.肌肉不定時痠痛症狀
5.關節疼痛,卻沒有紅腫發炎發炎
6.淋巴結疼痛
7.持續喉嚨痛或異物感
8.頭痛,和之前發生的疼痛不同的感覺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血氧驟降卻毫無感覺? 醫示警:「快樂缺氧」這些症狀一出現,恐已錯過救命時機
·得流感「這4類食物」千萬別吃,小心害病情加重!營養師示警 麻油、堅果、薑湯上榜
最新健康新聞
-
-
大腸癌末擴散伴惡性腹水,創5年存活紀錄! 醫籲:定期檢查別放棄,就有生機
(22 分鐘前) -
手麻一定是中風?竟是肩關節損傷惹禍!醫揭:按3穴位緩解肩頸痠痛
(36 分鐘前) -
嘉義榮醫提醒高血壓患者 在年節團聚和天冷之際當心健康警訊
(47 分鐘前) -
掌握未來醫療趨勢 新興醫療科技報厚哩災
(50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