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肌肉怎麼吃?做哪些運動?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方
張女士姨68歲了,自豪纖瘦的體型,沒有三高、新血管疾病。6個月前檢查後發現有骨質疏鬆、肌肉量不足的身體警訊後,心裡有了很大壓力,身體出現老化徵兆,如果再用以前的保養想法,肯定會出大狀況,因此除了接受醫師建議施打骨鬆藥、吃鈣片、補充維生素D曬太陽、多運動以外,她開始與懂些保養常識朋友交流討論、上網搜尋相關改善的訊息,至少要先逆轉骨質疏鬆及肌肉量不足的困境,避免釀成更大的健康危機。
施打骨鬆藥、吃鈣片、補充維生素、曬太陽作法,可以有效延緩骨質的流失,張女士也能做得到;至於降低肌肉流失、增強肌肉的作法,醫師雖然有提供一些正確飲食、保持合理體重及足夠運動量才能有效逆轉的作法,但對很少接觸養生知識的張女士來說,必須要重新學習。為了不讓肌肉量不足的情況繼續惡化,她決定一步一步來,有不足或迷失之處再來修正,她相信身體是一個有機體,只要善待,就會有好的狀態。
肌肉流失不可逆 經常鍛鍊可延緩
面對肌肉流失,張女士開始認識了「這是人體老化的自然現象」,原來年過40歲以後,人體骨骼肌肉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肌肉量會以每十年減少8%速度流失,到了70歲後,流失速度更快,每十年減少15%,流失速度雖然會因人而異,但就是會減少。隨著肌肉流失,最令人擔心的就是出現「肌少症」,這是一種會讓身體機能衰弱症,容易出現跌倒、無力呼吸、吞嚥困難等症狀,可能容易生病或引起各種併發症,像是跌倒後的骨質、吞嚥困難引起的營養缺乏症等,所以下定決心要開始鍛鍊肌肉,一定提升肌肉量。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補足蛋白質食物 肌肉合成才夠力
最初張女士從網路搜尋及與朋友交流時得知,增肌一定要攝取足夠熱量及蛋白質,因為她愛吃蔬食、菇類、堅果食物,含有動物性蛋白質的肉類食物吃得不多,所以交情深厚的好友都力勸一定重新調整食物比例,必須增加肉魚蛋奶類食物,才能長肌肉。她可以吃蛋、魚,卻還是排斥肉類的肉味及奶製品的奶味,經過一段時間學習飲食的改變後,她願意慢慢增加肉類及奶製品的份量,同時計算每天攝取的熱量是否足夠,畢竟張女士事纖瘦身材,一定要維持合理體重範圍。
為什麼她會從排斥到接受?因為她懂了蛋白質長肌肉的真正原因。原來不是吃了含有蛋白質的豆、魚、肉、蛋、奶類食物,就可以製造出肌肉,而是蛋白質食物進入身體後,會分解成胺基酸物質,這是肌肉合成的基礎原料,就像是蓋房子一樣,需要水泥、磚頭、砂石、鋼筋等各種原料,才能建造成堅固的房子,蛋白質食物經消化後,會分解成二十二種不同性質的胺基酸,提供給身體各個組織利用,肌肉合成也是由各種胺基酸合成而來,為了能夠確保肌肉合成時,胺基酸的原料不會斷料、缺貨,就一定要攝取各種類型的蛋白質食物,才能長得出肌肉。
肌肉精壯靠運動 有氧阻力都要做
此外張女士不愛運動,頂多是到公園散步,好友笑說「散步是活動,不是運動」,後來她知道做運動才能把肌肉鍛練起來,願意學習快走或慢跑,後來有朋友揪她一起學習超慢跑,不用外出,在家就可跑。後來又聽了一位教練說,學習到超慢跑是有氧運動,不會刺激肌肉生長,一定要加上阻力的刺激肌肉訓練,原來經過阻力刺激後,肌肉會有輕微的損傷,接著會展開肌肉癒合的修復及適應過程,就會促進肌肉的生長,教練表示,阻力訓練就是要讓肌肉知道需要鍛鍊了的一種刺激法,張女士覺得超有趣,目前她又加入了「水中阻力訓練」,要好好鍛鍊肌肉。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最新健康新聞
-
-
百日咳疫情「創6年同期新高」 鄰國也嚴峻!越南案例暴增21倍
(1 小時前) -
如何判斷小孩有心臟病?爸媽必觀察「4症狀」恐有心雜音、心律不整
(1 小時前) -
小心恙蟲 清明掃墓、踏青防護不可少
(1 小時前) -
HER2弱陽性晚期乳癌曙光! 今年2月起「抗體藥物複合物」納健保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