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0° / 28° )
氣象
2023-12-01 | Heho健康

眼睛澀、流目油可能是嚴重乾眼作祟!醫提醒:用玻尿酸人工淚液緩解不適

眼睛澀、流目油可能是嚴重乾眼作祟!醫提醒:用玻尿酸人工淚液緩解不適

「乾眼症」是眼科門診相當常見的疾病之一,許多人以為眼睛澀、流目油是睡眠不足、眼睛疲勞等造成,事實上,恐是乾眼作祟,讓眼睛卡卡、視力模糊。眼科醫師提醒,乾眼不只是症狀,而是需要治療的疾病!

眼科醫師梁章敏表示,乾眼症的發生是因為眼睛淚液分泌不足、分佈不均,或是淚液過度蒸發造成。淚液膜位在角膜和結膜前,分為油脂層、水液層及黏液層,只要任 1 層出了問題,分泌不足或不穩定,就會產生乾眼症。

出現眼睛乾澀、視覺模糊、易疲勞、有異物感、怕風畏光、痛灼熱感、分泌物黏稠、短暫視力模糊等,還會有紅、腫、痛、充血等發炎現象。長期忽視乾眼問題,使症狀變得嚴重,出現角膜破皮、視力受損、失明等。

高風險族群當心,恐致嚴重乾眼


梁章敏提到,乾眼症成因複雜,高風險群有 65 歲以上長者、停經後婦女、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等。而後天不良習慣也會造成乾眼發生,如 3C 重度使用者、長期配戴隱形眼鏡、近視雷射術後者等,較一般人容易有乾眼問題。

眼睛澀、流目油可能是嚴重乾眼作祟!醫提醒:用玻尿酸人工淚液緩解不適

  • 65 歲以上長者:隨著年齡增長,淚液分泌功能會逐漸退化因而減少分泌。
  • 停經後婦女:因卵巢失去功能,無法分泌女性荷爾蒙,間接導致淚液減少。
  • 自體免疫疾病患:如紅斑性狼瘡、風濕性關節炎、乾燥症等,體內會出現自體抗體,攻擊淚腺導致乾眼症。
  • 3C 重度使用:長時間盯著 3C,眨眼頻率下降、淚腺分泌減緩,可能會造成眼部水分供需失衡,進而導致乾眼。
  • 配戴隱形眼鏡:長期配戴隱形眼鏡,很容易造成角膜缺氧,引起眼睛乾澀。
  • 雷射術後:會破壞淚膜穩定度,是近視雷射手術最常見的併發症。

診斷乾眼新方法,更清楚淚液層狀況


如何診斷乾眼症?梁章敏醫師指出,過去懷疑有乾眼症時,會測量淚水分泌的量來判斷眼淚水的分泌是否正常。而最新的診斷方式,則是在睜眼狀態下,看有沒有辦法維持眼表濕潤度 5 秒以上,如果無法,表示淚液層不夠穩定。

他進一步說明,此外,還會根據臨床症狀和各種檢查來診斷乾眼症,包括淚液分泌試驗、角膜結膜染色試驗、淚液層瓦解時間、淚腺檢查、結膜功能檢查等。此外,免疫疾病相關檢查,也可以幫助找出致病原因。

眼睛澀、流目油可能是嚴重乾眼作祟!醫提醒:用玻尿酸人工淚液緩解不適

乾眼症分 4 級,依病況提供治療方式


治療乾眼問題,會從疾病分級開始。乾眼症可分成 4 級,治療及保養方式如下:

第 1 級:淚液層不穩定,狀況較輕微,讓眼睛適度休息,並適時補充人工淚液,減緩眼睛不適。
第 2 級:角膜、結膜過於乾燥,出現點狀上皮缺損。可加入消炎藥,促進淚液正常分泌促進淚液正常分泌,並增加人工淚液使用。
第 3 級:角膜表面出現絲狀分泌物附著,有明顯不適。加使用人工淚液的次數,亦可加入消炎藥,促進淚液正常分泌。
第 4 級:黏液積聚,淚液殘留物增多,出現角膜潰瘍症狀。需要服用全身性消炎藥物,或者進行手術。

梁章敏醫師表示,乾眼症的治療,除了針對病因給予藥物治療外,就是緩解症狀,通常會建議改善用眼習慣,多睡覺、少熬夜、多喝水、常眨眼、多熱敷等;待在空調環境,適時增加環境濕度,也可使用人工淚液維持濕潤度。

嚴重乾眼者,醫建議人工淚液這樣挑


人工淚液能幫助眼睛保持濕潤度、防止淚液蒸發,增加淚液層穩定性,是乾眼症治療中不可或缺。使用頻率高者,建議使用不含防腐劑的單支裝,隨時隨地舒緩乾澀;使用次數少者,則可選擇含防腐劑的單瓶裝,也能改善乾眼。

如果乾眼症狀相當嚴重,一般的人工淚液已不符使用,梁章敏醫師建議,研究證實,使用添加長效保濕因子(如玻尿酸)的人工淚液,能夠維持眼睛更好、更久的保濕力,改善嚴重乾澀問題,同時修復角膜。

玻尿酸是 1 種天然保濕劑,能夠吸收和保持水分,從而增加眼睛的潤滑和舒適度。含有玻尿酸的人工淚液可以提供長時間的濕潤和保濕效果,從而減輕眼睛的不適感和疼痛感。臨床上,有不少乾眼者在使用後,乾眼問題獲得緩解。

嚴重乾眼使用的人工淚液,除了要具備高吸水、高潤澤的成分之外,還須要有鎖水因子加持。含鎖水因子的人工淚液可以鎖住淚液、減少蒸發與水分流失,有助於修護眼表屏障,提升保護力。

而梁章敏醫師提醒,若有乾眼不適症狀,應該先至眼科檢查並釐清病因,針對病況給予治療。在輔以人工淚液能恢復淚膜的完整性,改善乾眼問題,進而維持穩定清晰的視力。

眼睛澀、流目油可能是嚴重乾眼作祟!醫提醒:用玻尿酸人工淚液緩解不適

文/黃慧玫 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

怎麼解決眼睛手術後的乾眼問題?眼睛乾更也要點人工淚液!三大挑選秘訣報你知

風一吹就飆淚!放任乾眼症恐傷視力,眼科權威醫解析重點對策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