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介入改善幅度大!創傷性腦損傷後遺症大,中醫針灸、耳穴有效提升預後
事故傷害長年位居國人前十大死因,尤其汽機車車禍常導致「創傷性腦損傷」,不僅死亡率高,即便存活下來面對永久的殘疾或後遺症。黃金治療時間除了仰賴神經外科手術外,如今中醫治療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尤其是急診進行針灸,對於患者預後有明顯幫助。
創傷性腦損傷多半是由強烈撞擊下,引起的腦組織損害,導致不同程度神經功能損害和意識障礙,影響層面廣泛。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吳立工分析:「腦損傷主要是大腦出血造成瘀血氣滯,阻礙各功能的協調發揮,需要中西醫共同合作才能對病人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中醫「辨證論治」腦傷,4 大類對症下藥
中醫針對腦損傷患者,能提供有效的輔助治療,吳立工從辨證論治的角度來看,將「外傷性腦病」分以下 4 種證型:
- 瘀阻腦絡:屬於需要改善腦外傷、腦血腫及繼發性腦損傷的患者,治則以活血化瘀,治療藥物採用當歸、川芎、桃仁、紅花、全蠍、水蛭、地龍。
- 神昏竅閉:屬於意識不清、昏迷患者需要及早治療,治則以開竅醒神,治療藥物維安宮牛黃丸、蘇合香丸,若有抽搐、驚厥、四肢強直則使用紫雪散。
- 肺熱痰壅:屬於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治則以化痰清肺,若為痰蒙清竅使用南星、半夏,屬於痰黃稠厚則用竹瀝、膽南星、礞石滾痰丸,若伴隨便祕則用瓜蔞皮、瓜蔞仁、天花粉、知母,屬於肺部感染則是使用麻杏甘石湯、千金葦莖湯。
- 肝風內動:顱腦損傷後肝血不足肝風內動多的患者,可能伴隨兩側頭痛、眩暈明顯症狀屬於柔肝息風,需要以珍珠母、龍骨、何首烏、天麻、鉤藤、茯神、丹參進行治療。
穴位刺激增加血腦循環,加速意識恢復
中醫腦損治療上不單局限使用中藥材,「針灸」及「耳穴」更是中醫常採取的治療方式。吳立工指出,像是刺激靈骨、大白、絕骨、太溪、足三里、右解溪、右犢鼻、左犢鼻等穴位,透過針灸刺激腦部活動、血腦循環,「患者在針灸輔助下,昏迷指數都有進步,加速意識恢復。」
另外,耳穴則是使用植物種子「王不留行」貼到耳朵穴位,加強穴位刺激以達到治療效果,吳立工分享實際臨床經驗:「有一位昏迷指數 5 分的腦損傷患者,貼下耳穴後進行刺激,患者手腳會明顯扭動,有助意識昏迷患者開竅醒神。」
中醫也有黃金治療時間,急診端就該介入
在中西醫共同治療之下,有助於加速腦損傷患者康復,其中影響成效除了患者本身年齡、身體狀況之外,介入時間點也是關鍵因素。吳立工提到:「若在急診端及早介入,患者意識改善進步幅度非常快,但若等到進入居家醫療,腦損傷已經長達數年,再來進行治療改善成果相對有限,越早介入療效越佳!」
為了讓中醫治療更具臨床實證,花蓮慈濟醫院在收治的計劃中也有「對照組」進行比對,中醫對於腦損傷患者具有明確療效,過往腦損傷的患者在外科手術後,似乎沒有太多其餘治療選擇,如今中醫的幫助下,不論後遺症或是症狀改善上都有有明顯的治療效果。
吳立工分享一名收治的個案患者經驗,一名 44 歲男性患者因車禍撞擊送進醫院,一度意識喪失,經影像學檢查為硬腦膜下出血,高達六成腦損傷患者均為此病症。中醫立即採取針灸治療針對合谷、足三里、三陰交、解谿、太衝、絕骨、湧泉等穴位等穴位進行刺激,搭配通竅活血湯、正骨紫金丹等調養身體,經過一個多星期治療,讓原本只能輕微左右移動的右腳,患者的肌肉量提升到可緩慢步行,改善患者肢體活動力。這樣巨大的進步,對於出院後日常照顧有極大的助益。
如今中西醫合療是未來的醫療趨勢,中醫與西醫共同合作,藉由中醫輔助治療共同創造更好的治療成果。只是並非每間大型醫院都具有中西合療,因此,吳立工表示:「衛福部計畫未來將擬定一個完整中醫治療策略,將有助推展到全台灣醫院,造福有需要的患者重返健康生活。」
文 / 王芊淩、編輯 / 賴以玲、黃慧玫
延伸閱讀:
最新健康新聞
-
入閣職災!葉丙成「重度脂肪肝」回來了 醫:趁早減重可再次逆轉
(7 小時前) -
公務員中風後失語!「智能復健」重塑口語功能 3個月見成效
(9 小時前) -
秋季食補正當時!網友激推8大進補食材 水果就占了3項
(9 小時前) -
馬偕醫院引智能藥櫃 民眾接種這3款疫苗不再大排長龍
(9 小時前) -
輕生公務員沒蓋白布、輪椅送醫 邱泰源承認:作法不對
(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