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2° / 27° )
氣象
2024-06-28 | 華人健康網

腕隧道症候群手指與手掌麻痺、疼痛!超音波導引微創手術傷口小

「腕隧道症候群」表現為手指及手掌麻痺、疼痛,或合併無法正常拿筆寫字、擰毛巾、開瓶蓋、握機車握把。嚴重的患者會因手麻而難以入眠,甚至從夢中痛醒。常需使用雙手進行反覆或勞力性質工作的家庭主婦與勞工、整天騎乘機車的外送員,或是長時間使用鍵盤滑鼠的上班族,都是高風險族群。


腕隧道症候群手指與手掌麻痺、疼痛!超音波導引微創手術傷口小

造成腕隧道症候群的原因

大部份是因為手腕區域韌帶的過度使用、發炎、受傷、體內賀爾蒙變化或先天體質導致增生與肥厚,造成支配手指手掌的「正中神經」,在通過手掌根部至手腕處(腕隧道)長期被擠壓,進而出現不正常的神經反應。診斷可透過擠壓手腕的Phalen test或是敲擊腕部正中神經的Tinel sign。若是出現大拇指根部的大魚際肌肉萎縮,更是正中神經壓迫的明確徵象。

在門診會進一步安排神經傳導檢查,確認電訊號在傳導的過程中,是否在通過手腕處發生明顯的異常。若是合併有頸椎退化或骨刺的問題,也可能在神經從手指通往腦部的路徑上有雙重的壓迫,這需要在門診由醫師作鑑別診斷,有時須另行安排頸椎相關檢查。

治療方面可區分:「保守治療」及「正中神經減壓手術」

保守治療

儘量減少使用手部工作、止痛或類固醇藥物治療、復健治療或配戴腕隧道症候群專用手托板。以超音波輔助在神經周圍注射葡萄糖溶液或類固醇藥物,對某些病人也可達到緩解症狀的效果。

使用超音波輔助之「正中神經減壓手術」

對於症狀比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的患者,手術是能快速緩解症狀的選擇。手術目標是切開限制住腕隧道的韌帶,釋放正中神經的壓力,希望藉此減緩手指手掌的症狀。傳統上手術要在手掌根部切開1.5-2公分的傷口,切開韌帶直至神經,再沿神經上方切開皮下的韌帶。在這個部位的手術傷口即使不大,但因手掌的日常活動很頻繁且難以避免,也容易沾到水,導致傷口癒合較慢或傷口照護耗時費力。另外,由於手掌皮膚的末梢神經發達,傷口附近的疼痛也可能造成患者的困擾。

由於超音波設備的普及與進步,近來常被用來輔助診斷與治療各種關節、肌肉與周邊神經疾病。使用超音波輔助,進行上述的「正中神經減壓手術」,搭配特殊的微創倒鉤刀片,可以進一步將傷口縮小至0.2-0.3公分,減輕手術後傷口照護的困難,傷口癒合也較快,而手術效果並不會因傷口小而打折扣。手術中超音波還可以幫忙辨識韌帶附近的血管,避免誤傷。韌帶切除後,超音波也可以用來評估腕隧道中的肌腱與神經是否得到壓力的釋放,活動自由度增加。


腕隧道症候群手指與手掌麻痺、疼痛!超音波導引微創手術傷口小

治療腕隧道症候群,超音波導引微創手術傷口小。

不過手術也不是萬能的,由於神經可能在長期擠壓後出現損傷,即使手術後壓力得到舒緩,仍未能完全解除麻痺或疼痛症狀。另外,由於手術會切開部分手掌的韌帶,這使得手術後握力會喪失一部分,不過這部分握力約在兩個月後逐步恢復。

結論

腕隧道症候群雖是常見的小毛病,但若症狀持續卻放著沒處理,也可能導致神經壓迫過久而導致永久的傷害。因此,若時常有手指手掌麻痺或疼痛的問題,歡迎至本院神經外科做進一步的諮詢及評估。



【延伸閱讀】



壓力導致慢性疼痛,恐造成失能!陳韋達醫師:SEEDS終結慢性疼痛



三叉神經痛要人命!李政憲醫師:必知5大成因,新型療法免開刀



14萬人罹患思覺失調症,揪4大症狀!賴睿昕中醫師:3招調理思覺失調症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88/9436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