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0°
( 21° / 18° )
氣象
2024-06-05 | 優活健康網

腰痛、偏頭痛⋯慢性疼痛吃止痛藥也沒效!醫揭「1療法」效果更好

腰痛、偏頭痛、肩膀痛⋯全身都很痛?疼痛是身體受傷的警訊,當疼痛持續超過3個月且沒有任何持續損傷時,就可能變成慢性疼痛,甚至會造成失眠、易怒等情緒,嚴重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對此,醫師建議,患者可以採取支持性療法「SEEDS」,再搭配「核心快走法」來改善擾人的慢性疼痛。

為什麼會慢性疼痛?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副院長陳韋達指出,全球有超過15億人約20%的人有慢性疼痛,好發族群為中年人,年齡大約落於40~50歲左右。造成慢性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像是睡眠障礙、長期濫用止痛藥、心理創傷、車禍或意外之傷,其中「長期處在壓力狀態」是導致慢性疼痛的主因。

「急性疼痛對人體是一種保護機制,慢性疼痛則是大腦過度保護,長期的刺激會誘發大腦的神經可塑性,造成其功能與結構的改變,也會造成疼痛的發生。」陳韋達表示,慢性疼痛不只是痛而已,還會帶來許多共病,例如偏頭痛、經痛、膀胱過動症、腸躁症等。



常見5種慢性疼痛

陳韋達說明,慢性疼痛是指任何持續超過3個月以上的疼痛,臨床上常見的5大慢性疼痛分別為慢性頭痛、慢性下背痛、慢性肩頸痛,慢性神經痛和纖維肌痛症,而纖維肌痛症最主要的的症狀:「一痛、二累、三失眠、四健忘、五憂鬱」,同時也是所有慢性疼痛疾患最終的共同表現。

  • 慢性頭痛:慢性偏頭痛
  • 慢性肩頸痛:筋膜炎、退化關節炎、五十肩
  • 慢性下背痛:筋膜炎、退化關節炎、椎間盤突出
  • 慢性神經痛:糖尿病神經痛、帶狀皰疹、三叉神經痛
  • 慢性全身痛:纖維肌痛症

陳韋達表示,針對慢性疼痛的治療,市面的急性止痛消炎藥頂多只是暫時緩解,無法有效的改善疼痛,甚至有臨床研究發現,長期使用止痛藥會改變大腦的可塑性,可能會導致部分慢性疼痛疾患惡化。

而慢性疼痛的藥物治療以「神經穩定劑」為主,分為抗癲癇藥與抗憂鬱劑,陳韋達提醒,「一般止痛藥無法治好慢性疼痛,只能治標,適合在疼痛突然惡化時短暫使用,神經穩定劑才能治本,但需要長期規則服用一段時間。」



日常保健5招:SEEDS

陳韋達建議,患者可以採取非藥物療法「SEEDS」——睡眠、運動、飲食、日記與壓力,透過日常生活保養讓疼痛好轉,甚至不再發作。

  • 睡眠:每天11點前入睡,睡眠至少睡滿7小時,以側睡姿為佳。
  • 運動:包括伸展運動、有氧運動及阻力運動,並保持每週3~4次。
  • 飲食:以抗發炎食物為主,一天至少吃5蔬果。
    • 碳水化合物:攝取適量醣類,避免精緻澱粉。
    • 蛋白質:每天每公斤體重應攝取1~1.2克。
    • 脂肪:烹煮食物建議用橄欖油、苦茶油或酪梨油。
  • 日記:記錄每天的疼痛程度、位置、型態、誘因、服藥情況、運動量、睡眠品質與壓力指數。
  • 壓力:從身心靈多方面解構壓力改善疼痛。

若要改善慢性疼痛,藉由強化核心肌群,也能放大改善慢性疼痛的效益。台北榮總復健部職能治療師王柏堯指出,若是核心肌群無力,就有可能因為姿勢不良導致局部肌肉受力不均,因此造成慢性筋膜炎或慢性疼痛惡化。

王柏堯建議,可利用「核心快走法」有效強化核心改善疼痛,換句話說,就是藉由快走結合重量訓練、高強度間歇訓練。此快走法分為初階、中階、高階,目標以每日7500為主,可隨著運動習慣與自身能力加以調整。

  • 初階:放輕鬆走路即可。注意上半身直立、步伐一致,也可以輕微擺動手臂,加大活動量。
  • 中階:加入阻力訓練。雙手拿著裝滿水的水瓶,邊快走邊進行雙肩畫圓。
  • 高階:加入深蹲、弓箭步、高大抬腿、波比跳等核心強化動作。

腰痛、偏頭痛⋯慢性疼痛吃止痛藥也沒效!醫揭「1療法」效果更好

腰痛、偏頭痛⋯慢性疼痛吃止痛藥也沒效!醫揭「1療法」效果更好

腰痛、偏頭痛⋯慢性疼痛吃止痛藥也沒效!醫揭「1療法」效果更好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