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8°
( 21° / 14° )
氣象
2025-01-17 | 優活健康網

異位性皮膚炎不再是青春期的絆腳石!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為青少年患者帶來新希望

異位性皮膚炎在台灣青少年中是一種相對常見的慢性皮膚疾病,由於症狀顯著且不少發生於臉部、手部等裸露部位,患者容易因病灶外觀而產生自卑情緒,影響社交互動,另一方面,青春期的壓力、課業負擔等也可能誘發讓疾病惡化,增加管理和治療的難度。

臺大醫院皮膚部卓雍哲主治醫師表示,青少年的異位性皮膚炎與嬰幼兒的發病率相比雖有所下降,但仍遠高於成人,根據統計,異位性皮膚炎在成人中的發病率約為2%,而小兒階段高達15~20%,進入青少年階段後仍有一定比例受其困擾。

壓力與睡眠不足更容易發作

卓雍哲醫師提到,青少年的課業壓力與睡眠不足也是讓異位性皮膚炎變更嚴重的因素,如果又加上處於叛逆期,即便是就醫有可能也難完全遵守醫囑按時擦藥,這些都造成治療上的難度。另一方面,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程漫長且易反覆發作,不少患者常有一點好轉就自行停藥,或者是怕類固醇擦太多會有副作用不敢用,結果導致病情加重。

隨著醫療藥物的進步,除了傳統外用類固醇或者非類固醇藥物及免疫調節劑之外,其實都有更方便的藥物作為治療選擇,像是新型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和生物製劑的出現,也為青少年患者提供了更有效且相對安全的治療方法。卓雍哲醫師指出,與早期的免疫抑制藥相比,新藥對皮膚炎症控制更為精準,且副作用相對較小,像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對控制異位性皮膚炎的癢感及改善病灶就有顯著效果;即便沒有到需要吃口服藥的程度,但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在準備考試期間會被病灶影響難以專心時,這類藥物便能短時間內協助改善癢感,對面對繁重課業的青少年就相當重要。

沒有傳統免疫抑制劑副作用,能長期使用

卓雍哲醫師說明,根據臨床數據統計,病患在使用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後,1、2週幾乎都能感受到整體病灶明顯改善,有些人甚至1、2天癢感就大幅降低;異位性皮膚炎的搔癢感往往是讓病患無法好好睡覺的原因,因此使用新藥也能提高睡眠品質,漸少發作頻率。卓雍哲醫師也提到,目前這類新藥以臨床經驗觀察,根據目前臨床數據,長期使用5年內未發現明顯副作用,除非患者本身有嚴重感染正在服用抗生素,這些都可以先與主治醫師溝通再來評估使用。

除正確用藥外,卓雍哲醫師也提醒,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日常護理是防止疾病復發的關鍵。對於青少年患者而言,保持規律作息、確保充足睡眠均有助於病情控制,可以的話盡量避免過度流汗,出汗後應即時清潔,並換上乾爽透氣的衣物,也要避免毛料等刺激材質選擇;現在已逐漸進入乾燥秋冬季,更需加強保濕護理以維持皮膚屏障。

卓雍哲醫師強調,青少年階段的異位性皮膚炎若能積極控制,隨著年齡增長,病情多會自然緩解,因此正確的治療和管理對於減少未來復發頻率有關鍵作用,若能透過規律的生活習慣、正確護理方式與積極的疾病管理,多數青少年患者可望在未來獲得病情穩定,甚至大幅緩解的成果。目前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已納入健保給付,12歲以上即可使用,如果民眾有治療需求,都可以在門診與醫師溝通,找到最適合的療程。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