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2°
( 23° / 19° )
氣象
2025-11-21 | 住展房屋網

老屋風險清單4:老屋治理慢半拍 下一場悲劇會發生在哪?

文/朱福山


老屋風險清單4:老屋治理慢半拍 下一場悲劇會發生在哪?

老屋風險清單4:老屋治理慢半拍 下一場悲劇會發生在哪?

回到制度面,清單先亮起三盞紅燈──找誰處理不清、責任分不明、治理常不到位;四個案例的情節各異,但全指向「集合住宅治理多點同時出錯」的同一答案。



其中,最直觀莫過於居民面對「多頭對口」的折磨。要成立管委會必須跑都發局,消防安檢要對口消防局,若想爭取加裝電梯補助,還得找都更處,而外牆或結構安全又屬建管處職責。不同單位各自分工,社區代表疲於奔命,卻往往在公文馬拉松裡打轉。



責任分攤的失衡,也是一再浮現的困境。南港的案例就是典型,缺乏管委會時,政府只能將罰單直接送到個別住戶手中。責任落在少數人肩上,既不公平,也容易引爆矛盾。更麻煩的是,就算法律認定某些外牆屬於專有部分,單一住戶也難以自行處理,因為施工安全、工法一致與費用規模都超出個人可負擔的範圍。



最後,治理的真空往往隨時間延長而固化,變成長期黑洞。萬華經歷火災仍難以凝聚共識;公館的失序早已外溢到街區,連過路行人都受威脅;信義即使有安檢與政府公文強力介入,社區依舊陷在曠日持久的爭執裡。許多社區不是在制度健全下主動治理,而是在事故或罰則壓力逼近時,才倉促補破網。



老屋風險清單4:老屋治理慢半拍 下一場悲劇會發生在哪?
外牆屬非專用部分,大樓設置鐵窗,得以區分所有權人或規約約定統一格式、位置,且應留消防救災開口(高120公分、寬75公分),圖為老舊公寓現況。圖/台北市都更處


制度催化與缺口



為了彌補這些困境,政府近年持續加嚴法規,希望透過公共安全與消防檢查,倒逼社區啟動治理機制。然而,即使規範逐步擴大,仍有巨大的監管黑洞無法補上。



依國土管理署規定,自2023年起,8樓以上集合住宅每3年必須申報一次公共安全檢查;今年起,6至7樓集合住宅也納入,每4年申報一次。另針對11樓以上「有危險之虞」建物,只要消防或避難設施任一項不合格,2年內必須成立管委會,否則最高可按戶裁罰20萬元,且可連續處罰。這些都是催化治理的機制。



但真正的黑洞,藏在數量龐大的5樓以下公寓。依《建築法》第77條,只有「供公眾使用」建築需定期安檢;「非供公眾使用」除非由內政部指定,否則政府無法強制要求檢查。劉獻文直言,這是台灣最大的安全黑洞:數量龐大、屋齡偏高、管委會設立率低,卻完全游離於制度之外。更何況,5樓以下公寓正是台灣最常見的居住型態──高屋齡與無治理的風險,被集中且放大。



老屋風險清單4:老屋治理慢半拍 下一場悲劇會發生在哪?

《住展》建言:三策補黑洞



面對逐年累積的風險與龐大的制度盲區,我們能怎麼辦?答案,必須回到制度設計本身。《住展》提出三個方向,作為補強黑洞的起點。



政府若真要正視問題,第一步是明確的統一窗口。當居民面對多個主管機關、卻因職責分散而無法推動改善時,行政迷宮就會把社區的動能消磨殆盡;跨單位協調機制若能建立,社區才知道該找誰、怎麼做,許多卡關的問題才有打開的可能。



其次,是把資金變得透明且能被信任。報備後若能設立專戶、帳目公開,居民才會願意出資;願意整合的社區應該獲得資源支持,長期不作為的社區則需承擔代價。當金流清楚,治理共識才有可能生成。



最後,維護責任需要制度化。電梯加裝、外牆拉皮、耐震補強不應只是一次性工程,而納入管委會的長期節奏,透過定期推動與滾動檢核,讓社區持續修補與升級,不是每逢意外才匆忙補救。



當流程有窗口、金流看得見、維護有節奏,共識才有空間生成;少了這三把鑰匙,再多工程也只是應急。制度若繼續落空,悲劇還會重演。居住安全不能仰賴運氣,更不應待火警或「磁磚雨」發生後才追悔;下一次意外,很可能就在我們熟悉的街區。



延伸閱讀》
五樓以下補破網,政策開外掛
任期限制避「萬年委員」 保全、寵物、噪音一次解析 管委會如社區行政院 決定你家大小事
一盤散沙到有序社區 老屋翻轉的自救之路,關鍵三把鑰匙



老屋風險清單1:火災、磁磚雨連環爆!六成老宅藏城市級危機
老屋風險清單2:管委會失聯:從萬華到公館,社區共識為何總組不起來?
老屋風險清單3:從南港到信義,沒對口的城市,誰來負責?
老屋風險清單4:老屋治理慢半拍 下一場悲劇會發生在哪?



老屋翻身1/潤泰翠湖春:燈泡壞三年沒人修、地下室像廢墟 80歲住戶站出來拉回正軌
老屋翻身2/圓山大觀園:把保全當家人、大小事表決 這社區把管理當日常
老屋翻身3/老社區變好最缺的不是錢 得有人願意當「不討喜的人」



管委會大小事1/社區憲法怎麼定?主委、監委、財委的真正權力一次搞懂
管委會大小事2/鄰居半夜吵、寵物不能落地?社區吵最兇的事一次解答


住展雜誌 】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老屋風險清單4:老屋治理慢半拍 下一場悲劇會發生在哪?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房產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