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3°
( 36° / 27° )
氣象
2024-06-26 | 新頭條

影音∕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外來魚種肆虐 70釣手響應移除行動

影音∕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外來魚種肆虐 70釣手響應移除行動

記者陳木隆∕宜蘭報導



70位釣友26日上午到羅東林業文化園區,響應移除外來魚類行動,3個小時共釣到258尾主要移除對象泰國鱧,為本土水族及生態環境除去不少禍害,第一名最大尾身長61公分;去年共釣起331尾泰國鱧,最長63.5公分。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的貯木池,物種多元,生態豐富,光是魚類,有調查到的外來族群就有3、40種,主要原生種約只5種,比例相當懸殊。這次活動主要移除目標是泰國鱧(線鱧)、吳郭魚和巴西珠母麗等外來種。



影音∕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外來魚種肆虐 70釣手響應移除行動

▲教練級的周姓釣友不到5分鐘就釣到長48.5公分的泰國鱧。(圖∕陳木隆攝)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長蕭崇仁表示 ,貯木池裡有很多外來種,牠們沒有天敵,只有透過人類的行動來移除,今年再度號召民眾用垂釣的方式,來移除外來魚類,讓台灣本土魚類能在池中繼續成長。


自然保育科長劉啓斌指出,外來種入侵本土水域的主要原因是來自人類的放生及棄養,這些魚種像泰國鱧繁衍迅速,獵食力和耐水性強,嚴重排擠到高體鰟鮍(牛屎鯽)、鯽魚等原生魚種的生存空間,所以特別舉辦這場環境教育活動,讓大家了解隨便放生、棄養,會造成不可逆的生態浩劫。



影音∕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外來魚種肆虐 70釣手響應移除行動

▲釣友們為羅東林業文化園區貯木池釣除不少外來魚種。(圖∕林業及自然保育宜蘭分署提供)


參與活動的民眾,一大早帶著釣具到園區集合,8時一到就各自散開選個好位置,對著池中甩竿拋繩垂釣,一位周姓釣魚教練才一下竿,不到5分鐘就釣到一尾長48.5公分的泰國鱧,果然是箇中高手。他以前曾經釣過一尾73公分長的泰國鱧呢。


其他的釣手也紛傳捷報,到上午11時的限定時間為止,總共移除258尾泰國鱧,以及一批小型外來魚類,前3名也隨之誕生,獎品都是禮券,第一名1500元、第二名1000元、第三名500元。釣起的外來魚類,統一由委託單位集中銷毀並製成魚肥,或提供學術研究之用,兼顧生態平衡與經濟、學術價值。

最新社會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