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一交替就發作? 6種「換季頭痛」中醫教你一一克服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季節一交替就頭痛、頭脹或偏頭痛?如果你也有這一種「換季頭痛」的困擾,中醫師提醒,往往與氣候驟變、氣溫忽冷忽熱、空氣溼度改變,以及人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力有關,而中醫觀點,換季頭痛主要可分為6種證型,若能從中醫角度辨證施治,往往能獲得良好療效。
中醫師徐瑋憶指出,所謂的「換季頭痛」,在西醫觀點中,可能與血管收縮擴張、過敏反應或自律神經失調有關;中醫則更重視「正氣不足」與「外邪侵襲」之間的平衡。
原來中醫認為「頭者,諸陽之會」,頭部經絡、氣血匯聚,最容易受到外邪侵襲。換季之際,氣候多變,尤其是「風」邪最為活躍,風性善行、善變,容易上擾頭目,引發頭痛。若風夾寒、風夾熱或風夾溼,則頭痛的性質與伴隨症狀各不相同。
徐瑋憶說,人體氣血運行於經絡,供養腦竅,若氣血不足或運行不暢,則腦竅失養,容易出現頭痛。換季時氣候驟變,體內陽氣升降失常,氣血運行失衡,頭痛便更為明顯。
中醫認為,換季頭痛可分為幾種證型:1. 風寒頭痛,症狀:頭痛如裹,怕冷,遇風加重,伴隨流清涕、咳嗽或發熱。2. 風熱頭痛,症狀:頭痛較劇烈,伴隨發熱、口渴、咽喉紅腫,目赤。3. 風溼頭痛,症狀:頭重如裹,昏昏欲墜,天氣陰雨加重,常伴四肢沉重。4. 肝陽上亢型,症狀:頭痛眩暈,兩側或顳部跳痛,急躁易怒,伴耳鳴、失眠。5. 氣血不足型,症狀:頭痛綿綿,勞累後加重,伴面色蒼白、心悸、倦怠。6. 腎虛精虧型,症狀:頭痛反覆,記憶力下降,腰膝酸軟,耳鳴。
徐瑋憶強調,中醫強調「治未病」,平時應注重體質調養,保持氣血充盈、臟腑平衡,才能提高對外界氣候變化的適應力。若頭痛頻繁發作,或伴隨視力異常、嚴重噁心嘔吐等症狀,則需及時就醫,排除偏頭痛、腦血管疾病等其他可能性。
生活上有數點要注意!徐瑋憶提醒,換季早晚溫差大,應適時增減衣物,避免受寒,尤其是頭部要注意保護,避免直接吹風,而睡眠不足會使肝陽更易上亢,頭痛加重,建議每天在固定時間就寢,保證7小時以上睡眠,適度運動、深呼吸與冥想,有助於疏肝解鬱,減少因壓力引起的偏頭痛;平時應避免過多咖啡因、辛辣、酒類,以免助火生熱,加重頭痛。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健康新聞
-
AI時代的幸福提案!夏韻芬嘉市開講 傳授全齡理財與樂活秘訣
(2 小時前) -
埔基醫院導入智能復健機器人系統 打造智能復健臨床示範場域
(3 小時前) -
阿公阿嬤安心過生活! 南投縣政府衛生局推廣「長者功能評估」與「長者量六力LINE@」
(3 小時前) -
想當鏟子超人也要有好骨力!骨密度就是你的行動保險
(3 小時前) -
影/失智症偽裝成憂鬱症!精神科醫師提醒:兩者常同時出現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