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1° / 25° )
氣象
2024-02-01 | TCnews慈善新聞網

慈小教師增能不放假 從精神醫學觀點學習

慈小教師增能不放假 從精神醫學觀點學習

面對學生的情緒行為問題該怎麼辦?慈大附中國小部輔導室為提升國小教師輔導知能,特別於寒假期間邀請高雄文化身心診所的湯金樹醫師蒞校分享,從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觀點看見不同情緒行為問題學生背後的成因,讓教師能夠從醫療觀點,全面地理解學生的情緒行為問題。湯醫師有脈絡地從生理、情緒及家庭,乃至於社會對孩童情緒外顯行為表現,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說明,來理解自身基因、社會性和情緒發展與家庭依附三者之間的關係,並透過自閉症、憂鬱症、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等實際案例的處遇與輔導經驗分享,幫助教育現場的老師們能夠及時地偵測出具有特殊需求的學生,並提供有效的輔導與管教策略,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適切的支持和教育。

講座一開始,湯醫師特別讓大家思考:「傳道、授業、解惑是老師的職責,但除此之外,身為老師的我們還可以為孩子做些什麼?」在教學現場中常見許多不同出身背景的孩子,面對差異性,老師都會很有耐心地指導孩子學習,但在差異性中,難免會遇到情緒起伏異於常人的學生,當孩子情緒大起大落時,不僅班級學生上課會受到影響,輔導、特教及行政端師長,往往也會因為孩子各種行為失調的表現,需透過長期追蹤輔導及陪伴個案。此時,若老們具有相關輔導與特教知能,能及早發現學生的狀況,與家長溝通,有效的與社會資源及系統合作、引入醫療資源,協助家長,進而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優勢,找到生命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就顯得非常重要的。

慈小教師增能不放假 從精神醫學觀點學習

湯醫師指出:臨床上遇到的自閉症、衝動過動、情緒失調等個案,這些個案的問題通常不是突發造成,而是出生就帶有對情緒相對敏感的基因及家族遺傳,若是學校遇到出現行為問題的個案,就需醫療和家庭整體的配合,才能真正幫助到孩子。因為家長在家觀察孩子的角度與導師在班級中觀察到孩子與同儕互動的模式與技巧可能會有落差,若單憑學校的努力可能無法有效解決問題,此時若有醫療單位作為第三者提供學校和家庭專業的諮詢與建議,提供家長多元資源的介入,無論是自閉症、ADHD或情緒障礙遇到的難題,相信孩子在家庭、學校、醫療三方的相互合作下,都會有所進步與改善。

湯醫師在講座中積極與老師互動,利用簡短的討論時間,透過案例進行演練,讓教師能夠具體地應對不同情境下適合學生的處遇方式。也透過與老師之間的對話,加深了教師對於特殊需求學生的理解,也提供了實務工作上的建議,從「確定行為問題、找出問題原因、利用哪些策略、尋求哪些資源、了解個案的特質、引導孩子彈性變通方式、親師如何合作」等步驟,共同探討如何更有效地協助學生。最後更從不同的案例分享,讓老師了解孩童的情緒行為問題是需要學校、家庭及醫療體系的合作,配合醫療介入的診斷與治療,陪伴引導孩子穩定的學習成長。

整場輔導研習內容兼具理論與實務經驗,老師們都收穫滿滿,希望有機會再邀請湯醫師到校分享,也期待未來學校可以多多邀請有實務經驗的醫師蒞校,讓老師們可以從各方面來理解孩子情緒,也能有效地學習與家長溝通的技巧,在關照孩子的情況下也能自我照顧,當孩子情緒一來時才能從同理和理解中接納孩子、幫助孩子,成為孩子生命中的貴人。

慈小教師增能不放假 從精神醫學觀點學習

撰文/鄧宜銨、藍阡筑、陳臻、韓晴、洪素芬;攝影/慈大附小教師團隊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