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4°
( 36° / 32° )
氣象
2024-06-20 | 中央社

學者:共軍借鏡俄烏戰爭 台灣防衛戰略需與時俱進

俄烏戰爭爆發迄今逾2年,戰略學者林穎佑今天表示,共軍4月將戰略支援部隊撤銷,改組為3個副戰區的部隊,很可能就是借鏡俄烏戰爭所作的組織調整,台灣需關注共軍的改變,在防衛戰略上與時俱進。

國策研究院今天上午舉行「G7峰會、歐洲情勢與中俄朝軸心」座談會,邀請專家、學者就相關議題發表看法。

中央研究院歐美所研究員林正義表示,七大工業國集團(G7)自2021年以來,連續4年將台灣安全納入最後發表的公報,且在2023年G7廣島高峰會首次納入台海是「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要素」,此與美國、日本的運作有關。

林正義指出,即使沒有美國的參與,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在雙邊領袖或外長聲明,也多次強調台海和平的重要性,而這些相同的文字,「就是語言的規範跟論述的重要性」。

歐洲議會選舉近期大致落幕,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沈有忠表示,雖然民粹、右傾政黨有所斬獲,左派政黨和綠黨有所衰退,但若推論為歐洲朝向極右發展是「言過其實」。

沈有忠說,面對趨向右傾與逐漸分化的歐洲,在歐洲和北約的地緣政治,恐怕會因為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而更有不確定性,民主陣營的團結將會難度提高,以及充滿不確定性。

面對歐洲右派勢力提升,國策研究院執行長王宏仁指出,台灣需注意歐洲議會選舉結果發出的警訊,數個歐洲國家內部的右派聲音提升,雖然不見得會成為執政黨,但「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有可能阻礙、破壞歐盟過去建立起的團結及多邊聯盟。

王宏仁表示,台灣需開始與這些歐洲右派政黨溝通,且中國也會趁此情勢向歐洲各國施加壓力,針對右派關注的經貿、經濟議題進行溝通,深化彼此經濟連結。

對於俄烏戰爭對共軍的影響,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指出,如何從俄烏戰爭看到未來戰爭的發展,勢必是各國學習的方向,雖然共軍在作戰概念上逐漸學習美軍的聯合作戰模式,但在組織與軍備的系統,仍然可見濃厚的俄式風格。

林穎佑表示,共軍在4月時撤銷戰略支援部隊,改組為信息支援部隊等3個副戰區級的部隊,很有可能就是共軍看到俄軍的表現後,所做出的組織調整。台灣要觀察共軍組織調整後的能力,以及關注共軍在戰爭中的借鏡,並在台海防衛戰略以及漢光演習的想定上與時俱進。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